接着董亮又问道:“这府上的人都审清楚了吗?”
吴德礼闻言很不理解董亮为什么要多此一举。他从来都不相信董亮是良善之辈,按律全家流放不就行了?
就算董亮看中什么人,悄悄从名单上划去不就行了吗?搞这么多事做什么?
本来抄家的事情就够杂了,人手不够,这不还要审理四百多人的罪行,更是捉襟见肘。
并且这四百多人,还要分成四组单独审理,他们又不像董亮从大理寺调过来的那些官员那么专业,可累坏了粘杆处的人。
粘杆处的那两组只能根据府上的人互相检举,按票数把名字排列下来。
董亮自然不奢望其他人明白自己的苦心,谁会相信一个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夺人家产的人是个好人?
他也知道短时间要想厘清苏克萨哈府上众人的罪行那是痴心妄想。
但他偏偏又不愿枉杀一人。
所以才会让四组人独立审案,将四组名单重合的人流放宁古塔,其他人则法外开恩。
四组人,两组大理寺的,两组粘杆处的。
名单重合的部分有十三人,有苏克萨哈的嫡妻,两名宠妾,三个儿子,两个侄子,五名豪奴,手上皆是沾了好几条人命的主。
董亮原本准备将这些人全部上报砍头,但突然灵光一闪,觉得这些人渣不能浪费了,于是他吩咐佘岱悄悄买来一斤砒霜。
既然打算下毒解决吴三桂,自然得保证万无一失,最好让赐给吴三桂的酒水无色无味。
古代靠谱的毒药基本上只有砒霜,砒霜是否无色无味,董亮不知情,也不可能自己实验。
并且实验毒药这种事情也要事先保密,要是让全天下都知道董亮在找无色无味的毒药,事发之后,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他。
所以这种事情最好不要经粘杆处的手,或者巧立名目,用其他事情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
粘杆处虽然对董亮忠诚没有问题,但这些都是基于忠于满清的大框架之下。毒杀吴三桂,罗讬,赵布泰这种事情是个头脑正常的满人都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董亮能用的,只能是觉尔察府的人,大家绑在一根绳上,不可能中途跳车吗,并且府上的人又好忽悠。
有鉴于此,董亮特意从觉尔察府调来了长期跟随自己的小厮,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所以他把苏克萨哈府上一处院子,用来关押这几名毫奴,并且派觉尔察府上的人看守,粘杆处的人不能靠近。
五名豪奴先是被集中在一起,董亮当众把一人砍头,吩咐把尸首拿去喂狗,顿时将其他四人吓得魂飞魄散。
单纯被砍头还能寄望来生,这被吞入狗腹那可是永世不得翻身了。他们如何不恐惧?对董亮的条件那是百依百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