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学说,说到底还是满人的学说,而咱们满人的学说能够长存下去,说到底还是要让整个八旗都信奉,否则咱们治国理政都需要汉人帮忙,这江山如何坐的踏实?”
明安达礼与爱星阿都是大老粗不懂里面的细节,但是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那就满汉利益。
爱星阿说道:“可如果治国都不用汉人了,那汉人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为大清效力?”既要压榨汉人,又担心满汉分心,这种忧虑普遍存在于清朝高层中。
塔逊私底下与董亮多次交流,完全明白了董亮的筹算,不屑一顾说道:“治国是治国,当官是当官。头发都剃了,那些汉人还在乎这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祖训都能当做没事发生,所谓的文化其实在强权面前是脆弱不堪的。
“只要以后百姓丰衣足食,海晏河清,这些东西都不值一提。天下熙熙皆为利,这些汉人如此维护儒学,你当他们真信啊?”
董亮接着补充道。
明安达礼听到这个解释后,深以为然,他们蒙古征服世界,哪个不是用的当地的习俗与文化合流,深深知道祖宗之法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
塔逊做为觉尔察的子孙,当然是无条件的支持董亮,唯一让他顾虑的便是董亮的决定对清国政局的稳定是否有影响。
“事情可以一步步做,但千万不能操之过勐,可以一步步蚕食,不能让汉人有切肤之痛。”
董亮点头,如果塔逊能够顺利的接任吏部尚书,那么对于自己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塔逊在朝中数十年,虽然不能说树大根深,但至少也能说是枝繁叶茂,能够透过他们迅速的施加影响力。
“所以我提议先让八旗子弟免费入学,研读咱们满洲学说,成绩优异则可直接授官。至于科举一事则可以慢慢来。”
几人对于这个提议自然没有意见,都没觉得这是什么厉害的权力,反而当做是一项负担,原因嘛就是董亮的免费入学这几个字。
“这银两从何而来?八旗适年的学生少说也有十万人,有这么多先生吗?”
明安达礼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可以先从京师、天津开始,而最开始有资格入学的,便是那些家中没有勋爵继承的普通八旗子弟。如此以来适年的子弟只有三四万人。”
塔逊皱眉问道:“怎么只有这么少?”
要知道八旗可不止有满人,还有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而董亮既然是抱着分裂满汉的目的,自然要把汉军八旗与蒙古八旗排除在外。
“最开始,只让咱们满人有机会免费读书。”
塔逊听后摇头:“不妥!不妥!怎么也得增加一万名额,分给蒙古与汉人。”
明安达礼与爱星阿听后纷纷俯首,表示赞同。
董亮见几人的意见达成一致,也就不再坚持,政策是一回事,落地又是一回事,只要这件事情是他粘杆处在做,那么他就能够让满人与蒙古汉人享受不同的对待,从而加深他们的隔阂。
接着塔逊又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钱粮呢,车克尚书哪里可不容易通过,尤其是现在军事繁重,朝廷的确也没有多余的钱粮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