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个预感并没有灵验,不然苏末会感受糟心的情绪。
马车停下后,下来的除了方仕还有一个温润尔雅的男子,穿着一身绣着青竹的长袍,对方仕的态度很端正,不献媚不讨好。
258欢快的发出提醒:“宿主大大,这就是顾锦年的良师,谢温辞。”
苏末微怔,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她仔细回想一下,顿时恍然。
谢温辞,原著中被三个孩子拾到荷包,后教导顾锦年的恩师。
在顾锦年的为主角的原著中,对此人的描述不多,主要还是侧重顾锦年的勤奋好学。
但从只言片语中还是能得知,谢温辞是沿海县上阳村人士。
元雍二十四年考取举人功名,后会试落榜后不愿放弃,却时运不济。
元雍三十年,因父母以死相逼,放弃再考,娶妻生子,夫妻二人感情淡薄。
书中还侧重提过一点,其妻乃上阳村孤女,不识字,元雍二十八年舍命相救谢温辞母亲。
当然,书中也没有明写谢温辞的母亲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逼得身为举人的儿子取大字不识一个的孤女。
思绪收回,她看着缓缓朝自己走来的二人,脸上挂起淡淡的微笑,福身行礼,同村长一并道:
“见过县令大人。”
周围的村民听见后,顿时惶恐的跪地行礼。
“草民见过县令大人。”
方仕微微颔首,话虽温和,但人站的笔直。
“各位乡亲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吧。”
说罢,他给一旁的十一使个眼色,十一会意,走过去就要扶村民起来。
村民们不知道什么下人不下人的,他们只知道县令大人身边的人他们也是惹不起的,哪里敢真让十一来扶。
一个个又跪着磕头道谢,随后麻利的起身,往边上退几步,低头不语的。
村长自知他们站在此处不自在,给边上的陈辞海使个眼色,让他领着村民们回去。
方仕浑然当做没看见村长的小动作,眸光扫过面前的村塾,最后落在那处牌匾上。
“村塾建的不错,有心了。”
“大人谬赞。”
村长受宠若惊,却也没揽下所有功劳。
“能建好村塾,多亏苏氏大义捐献钱财,若不然下官也只是有心无力。”
方仕收回目光,意味深长道:“她倒是像她父亲。”
声音很轻,村长没有听清,却也不敢多问,只是低着头,看着地上的落叶。
边上的苏末却是听见了,秀眉微挑,心里大致猜测到他的来意。
果不其然,下一秒,方仕就把话题转移到谢温辞身上。
“本官想着你们村塾初立,怕是寻不到夫子,便从峣州府请谢举人过来。”
谢温辞微微颔首,声音柔和,令人如沐春风。
“在下谢温辞,字颂竹,上阳村人士。”
村长并没有感到惊喜,反而是有些惶恐:“这…何德何能…”
….
“不必多心,本官只不过是看在苏氏的份上,到底是本官的义妹。”
方仕打断他的话,笑容和蔼的看向苏末,宛若知心兄长。
“虎父无犬女,你能与令尊一般,本官颇感欣慰。
回想当年,若非令尊大义,本官此刻还不知是何光景。”
他似由心的感慨,但苏末却很清楚,无非是此刻自己对他而言还有利可图,又或者是夜深人静之时,心里那点愧疚涌上心头。
苏末微微垂眸,遮住眼底的冷清。
“多谢大人记挂家父,若是家父在天有灵,瞧见您如今的风光,定是会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