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经管院院长给机电院院长打好招呼,机电院队已经提前着手研究小比分击败比赛对手了。
事实确实是这样,之前两战全胜的机电院队,就算这次放点水,也影响不到机电院的小组排名,因为他们还有净胜球优势。
最后一次赛前操练,主力前锋崴了脚,看伤势挺严重,估计是上不了场了。
让人把伤员扶回寝室,教练发现,自己没有可用的前锋了。
经管院经济系大一新生倒是有一个踢前锋的,不过才1米6多,速度不错,但对抗太差,机电院队的后防就没有低于1米80的。
主教练陇海找到前两场表现出色的杜宾,问他能不能踢前锋,杜宾明确表示不行,他强在过人和带球,射门技术一般。
正当陇海愁眉不展时,郑坚向他推荐了张煜和廖淼。
陇海是外聘的,对两个替补情况了解不是很深,就问两人踢什么位置。
张煜想了想道:“我踢前锋,廖淼门将。”
“咱们队门将虽说漏了不少球,但还算中用,不能随随便便就换了。这样吧,我找几个人射门,廖淼防守,踢两脚我看看。”陇海想想还是给两人一次机会,毕竟现在也无人可用了。
陇海一开始找了队里几个脚法相对好一点的测试廖淼。
所谓脚法好一点,就是在点球点稍远的位置上能不把球踢得太离谱的。
结果6个人射门,没进去1个球。
这种轻飘飘软绵绵没有一点假动作的射门,对于高中踢了三年野球的廖淼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陇海最后让张煜试试,他还没见过这个老师在成绩表上标“特优”的人踢球。
张煜站在球前面,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盯着廖淼看。
因为熟悉,廖淼被看的有些不自在,就在这时,张煜几乎没有助跑,右脚突然起脚,只听“砰”一声,足球一条弧线地飞进了球门。
他们练习的简易球门只有铁框架,并没有球网,足球穿过球门后飞行了6、7米,“砰”一下撞到观众席的墙上,然后弹了回来。
场上几十号人都呆住了,这是什么脚劲?
廖淼有些不服,捡起球丢给张煜道,“再来。”
张煜弯腰放好球,刚活动好身体,左脚就是“砰”的一脚,球又进了。
陇海发现,张煜的左右脚力量几乎差不多。
于是他笑着走到张煜身边,对着张煜说道:“下场你俩都上,早知道上一场就让你上了,这下有机电院好果子吃了。”
第二天,经管院和机电院的比赛安排在上午。
虽然球队成绩稀烂,但毕竟是最后一场自己院足球队的比赛,经管院学生不管有课没课的,都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