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呵!老廖你孩子一来就是不一样,买这些东西。”
“是不是要结婚了?不是听说才16岁吗?”
“16岁咋个不能结婚,我们那里,15岁就有结婚的了。”
“那你们那里可真先进。”
廖梅难得的这么大方一次,周围的几个人接了吃的就开始打趣聊着话。
见很多人都停下了没有干活,班长剥着香蕉站在那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没说什么。
在厂子里最累的管理,就是生产。别的部门都老早下班了,生产总是最晚的一个,李阳深知这一点。
李阳来到班长身旁,掏出一根烟递给了他。
班长看着烟,迟疑了一会才伸手接下,恰在了耳朵上,打量着李阳询问道:“在哪上班呢?”
或许是看见了李阳包里放了很多钱的缘故,原本冷眼相待的班长也愿意和李阳聊了起来,但却是一副冷漠的面孔。
李阳看了一眼班长,又环视了一圈车间:“在贞州上班。”
这个班长看着也有四十出头了,但现场管理方面确实很差劲。
这不能完全说是让管理能力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取决于认知。
在一个环境下时间长了,认知很容易被同化,这样也就很难看出问题。
再加上,在这个时候,附近大多数的工厂也都是这个样子,这样更加会觉得理所应当了。
如果客户来了,也就像过年似的收拾一下,来个紧急大扫除。
李阳认真看了下他们的车间,单单安全隐患的问题就到处都是,消防通道堵得死死的,灭火器旁边上还堆放着布料。
这种工厂,完全就是小作坊的形式。
安全系数不高,消防通道到处都是人,这要是消防安全局的过来一趟,非给你们封了不可。
但这些,李阳也不好说出来,指出了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况且,那个班长也连正眼都不会瞧他,自己提什么意见对他来说都会是贬低,嘲讽的言语攻击。
物料乱摆乱放分类不明确的问题也很严重。
虽说每个款式用肉眼就可以分辨,但工人过来拿的时候都要询问一下对方,过程还要翻找上好一会,很影响效率。而且,这里的物料和辅料成本也没掌握好,我要是老板,非心疼死不可。
其实在李阳所看到的这种现象,经常待在这里的班长,深有感触,他也一心想要改变,但始终是徒劳。
闲着也是无聊,李阳有意无意的提起了在贞州工作的环境。
其实就是将某一年他在某企业工作现场的画面说了出来。
他所描述的画面极具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浮想起来画面。
一下子说到了班长的心里。
双方通过话产生了共振效果,接下来的交流上,两人更加认真沟通了起来。
整个车间的工人,如果线、针、剪刀、手套、衣袖、围裙什么的没了或者找不到了,他们就到处找自己询问,班长每次遇到这些事情,都感觉到很无语。
有的时候明明才领了没多久,甚至就在衣料下面和他们脚底下,但他们就是没看到。
逐渐养成了一种依赖。
“那你们那个厂都是怎么办的。”班长朝李阳看了一眼,像是取经似的问道。
“生产现场管理,说着简单,执行起来却是很难的,任何决策施行下去也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李阳继续道:“我们生产车间有些标语就写的不错,作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人为本,不断坚持,现场监督,不怕人,不怯人,有错的地方就立即指出改正。”
对于上班来说,每个人都会假装的很努力很用心,可结果却不会陪他们演戏。
包括这个班长,每天也想改变,但除了走马观花增加威慑外,其余的始终有心而力不足。
“劳保用品定区域标识清楚,或者找一个人去管理去统计每日每月的消耗,出于成本考虑负责的这个人可以身兼多职,不需要单独为此列出一个岗位。工作区域划分清晰,每道工序完成后设置个放置点...”
李阳说,这些都是他们公司的施行的管理制度。
听得那名班长不由自主的凑近了他的身边,微皱着眉头,用心聆听。
两人聊了好一会,聊着聊着那名班长笑了。
“走,去楼道里抽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