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
朱允文大赐宴席!
别说是文武百官了,整个宫中但凡是个人都得参加!否则就是不给朱允文这个皇帝面子!
因此,皇宫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朱允文坐在主位上,举杯笑道:
“母后,四叔,咱们难得坐在一起吃个饭,且共饮这一杯!”
朱棣二话不说,赶紧举起杯子!他现在对朱允文这个侄子皇帝是越看越喜欢了,这就对了嘛,你不爱江山,正好给我,一家人不说二家话!
朱允文只有一个正妻马氏,本来说好二月份册封她为皇后的,可惜朱允文过来了,此事自然搁置,她现在还是皇太孙妃的身份。
马氏哪敢作次?见朱允文提议,正想举起杯子,不料却看到吕太后一直黑如泥底的臭脸!
这下子,马氏心又慌了,拿着杯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不举杯是不给自己丈夫面子,举杯?那可就把婆婆得罪死了!
然而,这一幕看在朱允文眼中,他心里已经对马氏不抱一点希望了!
马氏人长得确实千娇百媚,只是卿卿佳人奈何从贼啊!
于是,朱允文也不管马氏,只问吕太后道:
“母后可是身体不适?”
吕太后瞟了朱允文一眼,冷冷道:
“皇帝好意,哀家心领了!”
朱允文丝毫不恼,放下金杯,他本来就打算不吃不喝宫里的任何东西了,转头对朱棣关心道:
“叔,塞外苦寒,北平可比不上江南!你打算什么时候接你的家人回来?”
现在朱棣入朝为官了,于公于私他的家眷肯定得接回来,所以朱允文才有此一问,不过他也只是故意拖延时间而已,他不发话结束赐宴,谁也别想走!
闻言,朱棣连忙放下杯子,回答道:
“哦,其实俺早上就写信回去让他们尽快回京了!毕竟俺都入朝为官了,他们搁北平也不算回事!只是……”
说到这里,朱棣似有难言之隐。
朱允文爽朗笑道:
“叔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嘛,我还能拒绝你怎么的?”
朱棣把心一横,趁机道:
“谢陛下!是这样的,俺不是有三个儿子么?”
“老大高炽是个胖子,平素喜文弄墨,又是长子,回俺身边侍候正合适!”
“只有老二高煦和老三高燧,这两货可让俺头痛了!都是在沙场打滚的厮杀汉!俺寻思着,与其让他们回京祸害百姓,不如让他们在北边为国尽忠,就算当个小兵,也不算辱没了咱老朱家的门楣!”
“陛下您觉得呢?”
朱棣废话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朱高煦和朱高燧代替他留在北平,收拢将士之心而已!
尤其是朱高煦,才十九岁的年龄,便颇有天赋成就!不仅武艺了得,关键是他在军中能吃得了苦!而且肯去学习!
假以时日,朱棣相信这个次子一定能成为自己的关键助力!
因此,在自己入朝为官,而且被削了两卫兵权的情况下,朱棣必须想法子将朱高煦兄弟俩留在北平,否则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朱允文一听,原来是这三兄弟啊!
朱允文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事情,朱高煦这样的人,现在就算年纪轻轻恐怕也不甘寂寞了,假如自己有意扶持朱高煦,等他将来成气候了,他还会听他老子朱棣的话吗?
不过,此事还需斟酌,朱允文的想法只是在自己主动禅位之前,不能任人鱼肉而已,并不是故意要为难朱棣,这对他以后也会不利的。
于是,朱允文笑道: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叔尽管安排好了!”
“对了,高煦高燧和我是堂兄弟,一笔画不出两个朱字,他们有如此志向,我这个做堂大哥的便送上两具宝甲,麻烦四叔转交,希望他们能沙场建功!节节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