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文连忙扶起老人,又出言安慰:
“老人家,你我虽然萍水相逢,但相识一场便是缘分。你不嫌我们借宿贵地,我们力所能及的做点事情总是应该的嘛,不必在意!”
“公子实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老人直呼遇到贵人了,说不出什么漂亮话,又抹了一把眼泪,道:
“我这就去发动全村,必须好好招待公子!”
朱允文倒也没有阻止,一来是显得太客套不好,不利于自己融入这个穷困的小村子,其次人家盛意拳拳的,若不给机会人家表示表示,实在说不过去。
朱允文嘴角噙着笑意,看着老人跌跌撞撞显得十分兴奋的身影,正挨家挨户招呼人呢。
朱棣心里总感觉不得劲,在他看来,自己这个侄儿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哪里懂什么叫民间疾苦?
可这番下来,朱允文的表现实在让人无话可说,朱棣甚至觉得朱允文似乎有点父皇生前的气度了——父皇生前对百姓无疑是最关心的,却对文武官员十分冷酷……
就在朱棣等人发呆的时候,村里的老少爷们已经蜂拥而来,有几个人手里拎着母鸡瓜果之类,隔着老远却不敢上前。
刚才那位老人叫老何,是村里最年长的人,连忙站了出来,有点不好意思道:
“公子,我们村实在太穷了……”
说着说着他便窘迫地低下头来。
没办法,就算把全村都发动了,也不过几只鸡能上得了台面,实在太寒酸了。
朱允文却笑了,说道:
“没关系,正好我也带了不少吃的,大家有啥出啥,咱们今晚来个不醉无归!”
“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老何还想拒绝,但哪里拗得过朱允文,当下朱正军等人又多了一项任务,不仅要修祠堂,还要负责埋锅造饭。
至于朱允文,则叫上老何和村里几个上得来台面的好汉子,摆起了龙门阵。
“来来来,大家不要客气,不要拘谨,请喝茶!吃瓜子!”
朱允文很热情,亲自招呼着,老何等人实在扛不住了,只好哆哆嗦嗦的开始喝茶嗑瓜子,好不容易轻松下来。
见火候差不多了,朱允文笑问:
“几位叔伯,在下想问一个事,我看咱们村子里人不算少,为何穷成这样子呢?”
这话一说,老何几人齐齐脸色一变,差点就想拔腿开溜,但又不敢!跑得了和尚,还跑得了庙吗?
朱允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东南沿海的百姓,想要讨生活恐怕比其他地方更难,明初吏治大体上称得上清明,只要有几亩田,总能混口饭吃,但东南沿海土地贫瘠,很多根本种不了庄稼的!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汪洋大海,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难道这些村民是眼睛瞎了?人太懒?
却也未必!
朱允文连忙安抚道:
“诸位叔伯不要紧张!在下并非官吏,只是路过此地,好奇问一下而已!如果你们不想回答,我们就继续喝茶磕瓜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