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又因为宗族血亲的观念,一个村寨起事了,往往其他村寨也会迅速跟进。
从而表现出来的苗民起义,往往都是又快又迅猛,而且抵抗极为顽强,非得损耗巨大才能将其镇压下去。
高其卓这位新任云贵总督是个老好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上任快三个多月了,居然仍旧没能彻底掌握云贵的全部实情状况。
而云贵地方的兵将虽不说拥兵自重那么过分,但也基本不鸟高其倬这个新总督。
高其倬的运气“不错”,清朝强推改土归流曾在云贵引爆过三次苗人大起义,甚至还与白莲教联过手。
这第一次起义本来是该发生在雍正、乾隆交替时期,不过现在高其做这个新总督,下面的兵将彻底失去了约束力。
而高其倬不愿惹事的处事风格又让其不敢擅作主张,惩治这些云南边将,更改前总督张文焕遗留的政策。
于是乎,在两广动荡,东南伪明闹得甚大,北方亦是烽烟四起的档口。
原本该在雍正十三年三月爆发的古州苗民大起义,它提前登场了。
官府穷凶极恶,借筹粮之机大肆敲诈勒索苗人还有布依族。不堪忍受压迫的古州黎平府八妹、高表、寨蒿等寨苗民在包利、红银的领导下悍然发动起义。
与雍正十三年一样,他们在木头上刻上信号,联络四方苗民,相告“苗王出世”。
靠着宗族血亲的影响力,这波提前了十三年的苗人起义,实力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规模还更大了。
《贵州通志说:“六厅苗民,群相附和。……妇人女子,群起若狂。”
短短半月不到,包利、红银带领起义苗军攻打古州厅王岭汛,这时还不到雍正八年,也没有古州镇总兵。
兵力羸弱的古州厅被起义苗军轻松攻陷。
起义苗军士气大振,周边苗寨苗民纷纷景从。这些苗人对清朝官府还有汉官早已恨之入骨,起义部队如同吹气球般迅速壮大。
很快就有了上万人马,兵锋直指黎平府城。
然而,苗人起义军没有攻城器械,又进兵速度太快。黎平府城虽然兵力羸弱,但好歹也是府城,且其中的汉人官绅百姓也知道府城被破会是什么下场。
这些苗人不仅仇恨官府,更仇恨汉人。
在黎平府上下众志成城的守城之下,包利尝试攻打了两天,发现打不下来。年轻气盛的他随即选择放弃,率领起义军转战镇远府。
起义军先冲到了清江、台拱之间的地区,吸收藏弩等几百个苗寨苗人。起义队伍再次膨胀,直接突破至两万人马。
兵强马壮的包利、红银等首领随即率领起义军进攻台拱,把摆尾一带清军传递消息的塘房全都摧毁,阻断清江与台拱间的信息传递。
起义军又故意不去进攻清江厅,更没有去打镇远府城,反而是往北四处攻略。
邛水司、柳罗营、凯里、重安江、黄平、岩门新司、岩门旧司、黄平旧州、余庆、排略等地在未来的日子里接连失陷。
余庆知县朱若琦弃城逃跑,黄平知州罗鸣序畏罪自杀,千总金升惊惶逃脱,岩门土司何其仁、张纯全、冯秉文等人投水而死。
这场古州苗人起义如同历史上那般,迅速席卷了黔东南。
有位老兄说边疆没声音,本来是篇幅不够,放在后面的,既然如此,那就先放出来吧!这段话是不收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