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相信,对方只要有机会,能打通南北通道,使两边合流,那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而这一次的庐阳府七星门叛乱,便就是五毒教最好的机会。
邵阳府最精锐的一万五千战兵,已经被陆渊带走了平乱。此时府内只剩下两千府县兵,以及万余人的乡勇民团,实力可以说是最为虚弱的时候了。
而原本挡住了南边苗人北上的庐阳府,也因为七星门的叛乱,而门户大开。
南边三府的苗人,可以顺着庐阳府,直驱衡阳府,与在长沙府的苗人叛军合流。
所以对于五毒教来说,不管是合攻邵阳府,打通这条最短,但防卫最严密的通道。
还是响应七星门,一起从虽然距离远,但防御也最为空虚的庐阳府、衡阳府入手,都是不错的选择。
陆渊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如此坚定地要求,接管庐阳府各地的城防,同时收缴地方上的兵马。
这除了他想要集权之外,更多的还是提前铲除隐患,建立一个稳固的防线,防止那些地头蛇和苗人内外勾结,让自己的南北隔绝带出现破绽。
隔离五毒教的两股叛乱势力,把他们堵在南北两边,这是陆渊和郡府沟通之后,定下的平叛战略。
不然坐视苗人叛军南北合流,那对方瞬间就能聚集二十万的大军。哪怕这些军队都只是乌合之众,但只靠人数,也足以碾压郡内大部分的官府力量了。
反正陆渊很清楚,真让五毒教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那么以对方和自己的仇恨,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
而二十万大军杀来,就他手中那万五千人的战兵,再怎么能打,也不是十几倍敌人的对手。
所以阻拦苗人,将他们分开,不仅仅是为了朝廷战略,更是为了他自身的利益安危。
“邵阳府那边我不是太担心,那边有崔知府和孙兄看着,府内有两千府县兵,还有我建立的完善民团机制。
苗人杀来,立时便可集结两万兵马。
这些人虽然打不了野战,但守守城,还是没问题的。
有着两万人在,纵然苗人十万大军来攻,撑个数月,等到我率军回援,也是没问题的。”
陆渊给自己弟子讲了讲自己的战略、想法,然后道:“反倒是庐阳府、衡阳府这边,我最为担忧。
衡阳府经过先前的常宁县之战,府内万余乡勇民团、府县兵,都死在了那场大战中。
损失了这些人马,整个衡阳府就算算上乡勇民团,此时都凑不出五千兵,防御可以说空虚至极。
而庐阳府就更不用说了。
全府上下,经过这番战乱,只有两千义士来投。算上那些我正准备接管的降兵民团,能整合出来的兵马,估计也不足五千。
就这两府的情况,要是放苗人杀进来,哪怕只有一万人,怕也会瞬间将这两府捅穿。
届时大好局面,瞬间云散。
所以无论如何,为师都要接管庐阳府的防务,建立起新的防线,阻挡南边的三府苗人。
庐阳府这边的本地人我信不过,他们与七星门牵连太深,甚至和苗人都有勾连,把腹部心脏交给他们看守,无疑是拿大军安危开玩笑。
唯有自己人守着,我才放心。”
陆渊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和打算。
周青听完,脸上不由露出钦佩,连忙惭愧道:“是弟子短视了,未能领悟师父谋略。”
陆渊摇摇头:“这没什么,只是我想的多了点而已。”
他确实想的多。
毕竟被五毒教这么个大敌盯着,不多想想,此时早就成了一具尸体了。
周青没有陆渊这么多顾虑,所以考虑事情没那么全面,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徒弟心大,做师父的可不行,此时就是如此了。
……
在大军之中,陆渊既是统帅,又是所有将官的师尊,他有了方略,自然最快就被坚定的执行了下去。
事实证明,他这个方略,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在如今陆渊大军最为鼎盛的时候,那些起义反正的军头降兵,在接到交出城防,并且前往军前听用的命令后,竟然还有些人选择顽抗,拒不领命。
五座县城,有三个军头聚城自守,不肯放陆渊派去的大军入城。
只有两座县城选择了听令,交出了城防,然后带着大军赶来平阳县。
对此,陆渊只能再度感慨,朝廷威严散尽,地方上的这些军头,也太过头铁短视,分不清局势。
那三座顽抗的县城,里面的军头手下兵嘛都没一个过千的,就这点实力,竟然还敢反抗?
不用多说。
对于那些顽抗分子,陆渊直接调集了大军,花了几天时间,损失了几百俘虏编成的先登军后,就全都一一平灭。
到最后甚至又抓了千余俘虏,先登军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涨到了九千之数。
平定了地方之后,陆渊在各县留了五千嫡系兵马镇守,然后就领着上万主力、三千义兵民团、九千先登营俘虏,浩浩荡荡两万人,杀向了邵阳府城。
正月二十三日,陆渊率军抵达了庐阳府城。
此时城内经过这些日子的收拢,七星门已经在城中重新聚集了近万大军。
此时看到朝廷官兵到来,这些叛贼还是坚守不出,一副死扛到底的模样。
烈日之下,冰雪消融。
原野上战旗飘舞,鼓声隆隆。
陆渊站在高台,眺望着远处雄伟的庐阳府城,凝望了一会,终是下令。
“攻城。”
令下,远处被组织起来的先登军,第一营千人,顿时被驱赶着涌向了城池。
新一轮的血肉厮杀,正式开场。
虽然这庐阳府看着挺坚固的,但陆渊并没被表现迷惑,心生退意。
先前常宁县的七星门叛贼,营盘不是修得也挺坚固的吗?
可最后还不是被打破了。
此城硬不硬,打过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