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莫要自谦,你方才说话,便引经据典。”
“一开口便引用我兵家的《孙子兵法》,可见了解不浅。”
“不知可否与我探讨一番?”
蒙恬身为兵家之人,遇到一个熟读兵法者,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探讨探讨。
这不是在责难赵高为何要罢黜兵家,就只是单纯的想要讨论兵法。
赵高本能的就要拒绝,他哪里懂什么兵法?
要说一本《三字经》,他还能勉强背一背。
可要说《孙子兵法》,他连看都看不明白,更别说全文背诵了。
再者说,在蒙恬这样一位兵法大家面前背诵《孙子兵法》。
这不是妥妥的班门弄斧吗?
赵高刚要开口拒绝,却突然想到:
真要说起与兵法有关的书籍,其实他也并不是真的一本都没看过。
他以前曾看过一本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没错,书的名字就叫做《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是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订在一起的一本书。
当时年少的他,看到这本书时,还以为《孙子兵法》里面包含着《三十六计》呢。
《三十六计》,语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檀道济。
而成书是在明清时期。
因此现在并无“三十六计”一说。
赵高想到这里,缓缓开口道:
“既然蒙将军恳切相求,我若一再推辞,便显得不恭敬了。”
“这样吧,我边读兵书,将其中的一些经典谋略或者战役,整理总结成三十六条计谋。”
“我将其称之为《三十六计》,或《三十六策》。”
“现将其说出,以供蒙将军品评指摘。”
蒙恬见赵高并没有说出什么“我想出了怎样怎样的计谋”之类的话。
只是说整理归纳前人的经验。
此番谦虚的姿态,令他微微点头。
蒙恬点着头道:
“少府言重,相互探讨而已。”
赵高回忆了一下,才开口道:
“蒙将军静听,我将‘三十六计’分六套。”
“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蒙恬听赵高把兵法归纳得井井有条,愈发重视起来。
因为这代表赵高并非是泛泛而谈,而是真的仔细整理过。
赵高继续道:
“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
“乃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
“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有道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举一个例子……”
蒙恬只听完这第一计,脸色便凝重起来。
因为赵高所说的计谋,不仅有明确的例子,可让人一目了然。
甚至此计谋,还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
这非深刻理解,绝无法轻易书之。
就在蒙恬还在沉眉思索时,赵高又开始说起第二计。
“第二计:围魏救赵。”
“乃指战国时期,孙膑、田忌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正所谓: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