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见众人仍是一本正经地看着他,又道:
“放心吧,我不会做一些多余之事的。”
在时机未到的时候。
孔鲋在心中默默补充了一句。
听到孔鲋如此说,叔孙通等人遂不再多言。
孔鲋见气氛有些沉闷,低头看了一眼手中书籍,转移话题道:
“话说回来,那信纸到真是件奇物,也是不知那赵高究竟是什么脑子,竟能造出如此匪夷所思之物。”
孔鲋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手中的书籍。
信纸和他手中的书籍一样,都是用纸所造。
越是翻看书籍,他便越是惊讶,越是感慨赵高的不得了。
要知道,就他手中这本《三十六计》,若是换成以前的竹简编写,还不知要多少竹简,才能写完。
两个?不,三个,甚至四个五个大竹简,都有可能。
这要是想随身携带观看,不拿一个布包兜着,根本就没法拿。
又岂能如现在这般,一只手拿就足矣。
孔鲋感慨着道:
“之前,我只以为赵高精通法家、儒家以及兵家,没想到他连墨家之技艺,竟都有所涉及。”
他今日之所为会在这咸阳郊外,便是听闻赵高所造之曲辕犁如何的不可思议,竟能将耕地效率翻番。
特来眼见为实。
虽然还未曾见到,但刚才听到去死和黑豕的谈话,已足以证明了。
纸张、曲辕犁……这赵高莫不是继法、儒、兵三家集大成者外,还是工家的集大成者?
孔鲋一念至此,心中骇然。
叔孙通听到孔鲋提到纸张一事,想了想,开口道:
“其实,先生有所不知,赵高除了造纸术这个发明外,还有一个配套的发明。”
“造纸术?”孔鲋看向叔孙通疑问道。
其实,造纸术与印刷术现在尚属宫中机密,外人只知道一些表面之物,至于具体制造则是一知半解。
而叔孙通身为大秦博士,与一些九卿皆有交流,自然了解地就多一些。
叔孙通解释道:
“似这种纸张的发明,赵高管它叫做‘造纸术’。”
孔鲋点头表示知道了,也未太在意,不过是个名字罢了,他现在更在意的是叔孙通所说的那个配套的发明。
他直接问道:
“你所言之与造纸术配套的发明是什么?”
浮丘伯等人也一齐看向叔孙通。
叔孙通并未直接点明,而是一手指着孔鲋手中的书籍,问道:
“先生,您觉得您手中这一本《三十六计》,若想制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孔鲋未在意“制成”二字,想了想,说道:
“此书字体清晰工整、页面干净整洁、制作精良优美,非三月,不,是半年无法写完。”
孔鲋停顿了一下,又道:
“甚至一年都有可能。”
他之所以这般说,是因为编写书籍,最常见的便是写错了字。
以前,在竹简上写错了字,若是用刀刻的,便用刻刀削去错字。
若是用毛笔写的,便将其涂抹掉,再行书写。
而他在看《三十六块》这本书时,发现这本书里面竟然一个错字都没有。
一个人就算是从一写到一万,这么简单的事,都有可能写错几个字。
更别说是写一本书了。
好吧,从一写到一万这件事,其实并不简单,何况还不是阿拉伯数字。
所以,要做到这种地步,就要誊写书籍的人,非常小心的誊抄,特别谨慎的书写。
如此誊抄书写,速度自然极慢。
并且一旦写了错字,那一页纸就直接废掉,又要重新书誊写。
甚至你都已经誊写到最后一个字了,但就是这最后一个字错了,你依旧让揉了重新写。
孔鲋从《三十六块》全书中无有一字错字且涂改处,推导出这个想法。
再加上这字迹有如此工整,从书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规规整整,无有一丝起伏。
要将字写到这种程度,又不知道要花费多长时间。
这也是孔鲋将半年,又推到一年的原因所在。
甚至,一年时间都不见得够。
孔鲋说完看向叔孙通,等待叔孙通的答案。
浮丘伯等人也看向叔孙通待其回答,他们亦是持孔鲋相同看法。
叔孙通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伸出一根食指。
孔鲋见状,微笑点头道:
“果然是一年时间。”
“由此可见,此书誊写、推广之不易啊!”
叔孙通抿了抿嘴,打断孔鲋的感叹,道:
“是一天时间。”
孔鲋还未说话,浮丘伯等人纷纷叫道:
“你说什么?”
“怎么可能?”
“你说笑呢吧?”
“扯乎?”
孔鲋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艰难开口问道:
“你……你说甚?”
叔孙通依旧伸着食指道:
“先生您猜错了,非是一年时间,而是一天……甚至都不要……”
孔鲋当即摆手道: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且不说无一错字这点,单说那字迹之工整,就不是一天时间能够做到的。
浮丘伯等人说的对:扯呢!
孔鲋刚要说叔孙通是不是在扯淡,忽的一顿。
他瞬间想到了叔孙通所言与造纸术配套的那个发明。
莫不是与那个有关?
果然,叔孙通的回答验证了他的猜想。
在众人纷纷言不可能的声音中,叔孙通缓缓开口。
他一开口,其他人声音渐息,只听他道:
“吾非诈言,确实是只要一天时间。”
“赵高先是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字,雕刻在一块模板之上。”
“这一步耗时较久,非短日可成。”
“不过,等这一步完成之后,则只需要不断印刷即可。”
“赵高管其叫做‘印刷之术’。”
叔孙通说到最后,再次道:
“就这一本《三十六计》的印刷,甚至都不需要一天时间。”
孔鲋听完,直接亚麻呆……目瞪口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