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月后,天气渐渐暖和了,在新院长的领导下,医院的各项工作,也渐渐的恢复正常了。当医护人员的,知识要扩展、更新,书还是必须要读的,因此,进图书馆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一些常来图书馆的人,见徐为人和气,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短短的时间内,独自一人,就把原来三人管理的图书馆,收拾得有条不紊,也开始与他交谈起来。 有的对他说:“医学和其他科学是一样的,都在不断发展,这些发展的新成果,大都报道在医学书刊上,要想学习别人先进的医疗技术,就只有不断的阅读最新的书刊。特别是期刊,你看得到,医学图书馆,与别的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就是收藏的期刊占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并保持了连续性。现在,一些中文期刊也在复刊了,你要注意收藏”。 有的说:“表面上,你是为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服务,实际上,你也是间接地在为广大病人服务。我们看书的目的,就是要学习别人更好的医疗技术,让自己的病人,早日康复,你如果把图书馆的概念,延伸出去,就觉得这分工作,更有意思了”。 “你知道吗?数学家华罗庚(曾在清华大学数学系资料室),音乐学家冼星海(北京大学图书馆),文学家沈从文(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馆),革命家李大钊(北京大学图书馆)……许多名人,都曾在图书馆工作过,这里是知识宝库,培育人才的好地方,想来的大有人在,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罢了”。 有的说:“那么多英文书刊,却没有多少人利用,关键在英语不过关。努力学好医学英语,把这些资料译成汉语,就能提高书刊的利用率。翻译资料,也应是你分内的事”。 有的说:“看得出来,你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也已有一定的医学、英语知识;现在又正值年富力强,人们说图书馆是聚宝盆,充分利用这些书刊,是能做出点贡献的”。 …… 徐听得出来,这些人都是在鼓励他,坚持在图书馆好好工作,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还应翻译医学资料,充分发挥书刊的作用。他深深感到,自己选择来图书馆是十分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