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初来医院时,进图书馆印象最深的是,五分之四的英文书刊,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能阅读,浪费之大是多么惊人啊! 那时他就萌生过,翻译这些资料的念头,尽管那仅仅是脑子里,瞬间闪现的念头,却始终没有忘记,并为实现它,努力学习英语、医学知识。 现在进了图书馆,又有了一定的英语和医学知识,有了充分的时间,大量的外文书刊,就具备了翻译这些医学资料的基本条件。 此刻,最希望的是通过缮写书稿,入馆读者,认识更多的医护人员,从中找到能给他挑选翻译的资料,并担任审校的老师。 有了这个翻译资料的目标,与读者交谈中,也免不了要流露出来,期待有人指点。 但事情并不那么顺利。许多人明白他的想法后,或奇异地望着他,一言不发;或明确地告诉他,翻译要做到“信雅达”(信是忠实原文,雅是文字优美,达是表达流畅)并非易事,除了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外,还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字工底。 有些年资较高的医生对他说:“翻译后,都希望能在刊物上发表,也只有发表了译文才有传播知识的作用,现在刊物正在恢复出刊,论著的稿件不多,译文是容易刊登的,你多练练笔,有机会时再帮你”。 徐从一言不发者的眼神,和提出劝告者的言外之意,明白了他们是说他,当前的英语和医学知识,还远远达不到能翻译资料的水平;有的还认为,他好高鹜远。因为他们读了那么多年的医学、英语,还从来没有萌生过,翻译资料的念头。就是阅读英语资料,还感到吃力。 总之,认为他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再努力几年。徐并不因此灰心,他认为从不会到会到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起点高,弯路少,他还是不断地寻求能指导他从事翻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