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压根没想过,王晶花会把这种“高屋建瓴”的话题抛给他一个小虾米。
阿姨,你心是真大啊!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赵宝钢夫妇俩自然是更加吃惊,目光陡然变得诡异起来。
虽然很意外,但杨东也没打算把这个喂到嘴边的助攻再踢回去。
琢磨片刻后,他谦逊一笑:“那我就随便胡扯两句,两位老师当个乐子听就完了。”
嘿,还真敢说啊?
赵宝钢坐直了身子,露出了几分兴趣。
“个人愚见,想要打败并且超越它们,首先得正视它们,承认它们的优点。”
“短期来说,港台的影视剧对我们内地市场的冲击确实很大,无论是影视工业化程度还是在团队运作机制上,可能都要领先我们。”
“具体投射在作品上,它们的选材更懂得迎合中下层的观众,它们选出来的主演更契合年轻一代的审美喜好,它们营造出来的潮流元素很容易就在内地引发跟风效应……”
“这些都是它们领跑几十年积淀下来的优势,短时间内暂时无解。”
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丁欣也收起了玩味表情,“然后呢?”
“但是这一切的优势,说穿了还是基于两个字——发展。”
“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发展。”
“以前我们经济落后,所以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会受限,它们发展相对超前,主动接轨国际市场引入了很多新东西,并且成功将其运营成了流行文化的符号。”
“所以当我们这一辈人看到港台那些‘国际化’的时尚符号时,才会不自觉心生仰慕,进而跟风追随奉为圭臬,甚至极端到盲目崇拜。”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国家韬光养晦这么多年,腾飞之势已经初露端倪,而那两地方差不多已经到顶了,下坡在所难免。”
“此消彼长,内地成为最大市场指日可待,等到那个时候,普罗大众的生活条件和见识见闻必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那么港台那些所谓的优势还能剩下多少呢?”
“透彻!”赵宝钢一拍桌案,眼睛里已经开始冒光了,“继续继续。”
杨东喝了口茶,不紧不慢道:“我就拿香江举例,它们的时尚剧为什么在内地受欢迎?除了剧作质量确实过硬以外,里面繁华的都市气息和白领小资情调,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元素。”
“她们的穿搭风格、他们富足的生活条件、他们驾车狂飙的英姿、甚至是那种中英混杂的说话方式,都是大家模仿的对象,因为觉得时髦。”
“可是当咱们自家开始变得繁华甚至超过香江的时候,这种卖点还有用吗?”
“再说古装剧……它们的古装剧也确实好看,但缺陷也很明显——拍摄条件太简陋了。”
“一堆古装剧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地方来回拍,甚至连戏服都是通用的,实景条件几乎没有,摄影棚简陋到让人无语。”
“而且这种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制作规格上,同样也体现在作品格局上,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小家子气,连带着制作人也有点井底之蛙的味道。”
“眼界决定格局,这个作用是相互的。”
“也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我们能忍受那些瑕疵,可一旦我们的眼界上去了,还能忍受多久?”
“反观我们,祖国万里河山,可以取景拍摄的地方数不胜数;老祖宗留下的思想瑰宝,随便摘一点出来就能拍摄出格局恢弘的大作;五千年文化绵延,留给我们数之不尽的可用题材……”
“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藏,只是暂时开发机会还不成熟而已。”
“但……时间是在我们这边的,超越他们只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我个人觉得,需用重视但没必要过分担忧,秋后蚂蚱而已,蹦跶不了多久。”
啪!啪!啪……
丁欣笑着鼓起了掌,“了不得,了不得,花儿,你这是从哪挖出来的宝贝,这眼界和格局不得了啊!”
王晶花笑而不语,隐隐有逼王气质。
杨东可不敢装,谦逊一笑,“丁老师过奖了,纸上谈兵而已。”
“不,这可不是纸上谈兵。”
赵宝钢呷了口茶,笑眯眯道:“就你这个眼界和判断力,保守点说至少超过业内八成以上的老油条,你小子将来就算演不了戏,只靠这个脑子也绝对能在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杨东挠挠头,“所以赵老师这是顺带着婉拒我了呗?”
“哈哈哈……”赵宝钢抬手指了指杨东,“还挺会顺杆爬啊!行吧,本子看得怎么样了,说说感想?”
杨东憋了半天,最后吐出一句:“好!”
直接把丁欣给逗笑了,“就没了?”
“太简单了,这也看不出个什么呀。”杨东一脸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