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初年。
刘邦神色有些抑郁,这件事情还没完呢。
按照刘邦自己的经验,以及通过神迹对刘彻的了解来判断,他不可能就此罢手认命!
大汉继承人的出世,让他们刘氏的江山的传承彻底出现了空缺。
倒不是说除了刘据没人能做皇帝,而是从国家的发展上看继承人的问题,刘据是最合适的,他一死,大汉下一场风波必然还会掀起。
【这件事情到此结束了吗?】
【一:刘彻心累了,没有继续追究。】
【二:刘彻认为现在不处理后患无穷,决定继续清剿朝廷。】
刘恒没有片刻犹豫,直接按下了二。
【太子谋反虽然以他的死亡划上了句号,然而这件事带来的后续影响远远没有结束。】
【刘彻事后重新思考了一遍刘据起兵的起始和结尾,对其中诸多疑点始终不解。】
【恰好此时,一个名叫田千秋的人上书道:“子弄父兵,罪当答”;但是,“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应当酌情处理。并声称这是一位白发老翁叫他上奏的。】
【刘彻顿时间觉得找到了突破口,当即召见田千秋,并拜他为大鸿胪,随后,刘彻再度开始了清洗。】
【一:统统杀光,凡参与了这件事情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二:虽然依旧有着清剿的想法,但顾及朝廷和自己的年龄,决定徐徐图之,先打压一批人,让他们受点教训。】
【三:继承人空缺的问题不容忽视,加上自己年事已高,朝廷动荡无益于江山稳固,就此打住。】
——
秦朝。
嬴政觉得这件事情不需要丝毫的犹豫,最好的自然是第一项,将所有的问题人都干掉,以绝后患。
那第二个选项看起来既可以打打压对手,又能维持住朝廷局势。
但这仅仅只是看起来好听,实际执行下来会发现效果根本没有预想中的好,杀了一批还会再冒出来一批,源源不断。
不从根源上解决,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
他看向扶苏,决定再开个小灶:“你认为刘彻在此时发难的原因是什么?”
扶苏当然也清楚,皇帝对神迹里自己“依令自刎”的行为非常不满,而他也在心里暗自盘问过自己,倘若真的那在前行为,自己真的会那样做吗?
要知道父皇在自己,乃至大秦百姓心中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他的旨意何人敢违抗?
同时他也为神迹中那个自己而感到无比的悔恨和埋怨。
倘若他没有自刎那么胡亥不会那么容易登基,更不会胡作非为,最后让千秋万代的大秦在二世就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