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争取找到一个和平解决的方案。
汉朝初年。
刘邦不住点头:“大手笔啊,居然直接割让燕云地区,财帛动人心,地盘动国心,但凡是个皇帝都很难拒绝。”
虽然神迹里并没有明说割让了燕云多少的地区,但耶律德光没有与他扯皮,能果断决定出兵,那其中涉及的利益必然大到吓人,大到耶律德光觉得就算是有问题,也想进来试试,看看谁的手段高超。
就算最后只是得到了部分燕云地区,但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促进辽朝的发展的同时,还为以后对中原知识进一步的学习,技术的发展,势力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萧何很能理解耶律德光的迫切,这些外族们虽然聚集起来成了部落,但依旧难以让他们很快的完成向帝制的转变。
他们需要更加完善的体系,包括农耕、冶铁等方面的技术,乃至制度思想上的转变。
要知道,从部落转变成国家,可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
不是说想出一些制度,任命一些官职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乃至整个社会上的演变。
那么,能让契丹变成日后变成宋朝多次北伐都无功的辽朝,燕云必然是一大关键。
卫青也是开口道:“这种风云变幻的局面之下,应当谨慎行事,稳扎稳打,切忌贪功冒进,没有完整的情报,优秀的将领必需要提前做好种种预防和准备,边打边观察。”
【耶律德光虽然一路疾行并且迅速开战,但他并不骄傲自大,恰恰相反。
刘彻对这一战的结果并不看好,别的不说,张敬达围困太原城多日,未能攻下,能力或许并不是极其出众,再者,即便有着诸多后勤物资的补充,但多日作战已然是一群疲惫之师。
【然而,他的信还没有来得及传到耶律德光手中,契丹的军队就已经与张敬达的军队开战了。】
——
汉朝,元狩四年。
【九月,耶律德光亲自率兵五万,南下援助石敬瑭,行军速度极快,短短五日便驻扎到了太原。】
【随后,耶律德光派人向石敬瑭传话“朕兴师远道而来,当即与卿破贼!”】
【因此,他多次催促围攻太原的张敬达加快速度,务必在耶律德光出兵前解决太原的问题。】
张敬达自视甚高,过于轻敌,被辽太宗埋伏劫杀也就罢了,随后收拢兵马后,在有作战能力的前提下还死守一地,没有做出合适的判断。
要知道,在中原父子和兄弟可是两码事,父是可以直接命令子的,到时候他直接让你交出所有的势力,你能怎么办?
就算不是如此过分,但也对你日渐剥削打压,明里暗里的加以限制,你又该如何是好?
【李从珂虽然身居洛阳,但也并没有完全沉溺于皇帝的荣光当中,自然也时刻关注着天下大事,清楚石敬瑭与契丹结盟了。】
然而就在众人还在争论不休时,突然间不知何时朝堂之上静悄悄。
【眼看着自己的援军也到来,可以一起发动进攻,轻松解除自己被围困数月之久的局面,但是这时候石敬瑭反而犹豫了。】
对于石敬的这一行为李世民等人也是满脸的迷茫,充满了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