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列车轨道,如今就明记手底下这些工人最有经验。
这几年扬州大开发,基建能建的也基本完成了。
现在等于是又给他们找了一个庞大的工程,要修建连通三地的轨道,还有在沿途州府设立站点,这可都是庞大的工程,用工人数极多。
不仅明记手底下这些人,各地劳工,也都有了活做。
等于是又间接拉了一波就业与经济。
而杨宪当初接手的沈家产业里头,就要数酒楼最多。
刘链养的那些鸡、鸭、猪,就算找不到一个买家都没有关系,完全可以内部消化。
杨宪准备将明记名下各个产业,分别成立自己的子品牌。
出于一些考量,这些产业起码要在表面上看起来,要并非明记产业。
明记背后掌控就行。
如今这些酒楼,都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悦来酒楼。
中华饮食发展到明朝,其实菜品已经算比较丰富了。
但是与后世比起来,依旧不在一个档次上,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调味料不行。
如今因为杨宪的关系,土豆这些作物的提前出现。
让大明百姓,起码是江南地区的百姓,基本上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如今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吃饱到吃好。
衣食住行,只要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那就是明记努力的方向。
几个月后。
整个江南,所有悦来酒楼都推出了一道特色菜,那就是叫花鸡。
叫花鸡最早出现就是在明朝,而且就是在江南。
当然,等到它真正逐渐流传开来,并得到了一些贵族和富人的喜爱,则是要到明末和清朝。
当时的叫花鸡以鸡肉的鲜嫩和调料的独特香味而闻名,成为了宴会上的一道重要菜肴。
杨宪派人打听了一下,发现此时江南地区并未出现这种菜品。
就直接从系统里兑换出相应食谱,拿来自己用了。
当然食谱提前去朝廷专利部门,申请了专利。
杨宪之所以选这道菜,是因为这道菜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完全可以进行标准量化生产。
他的构想是将其打造成后世开封菜里的炸鸡那样的定位。
当然了,如今在这个时空,既然叫花鸡不再是叫化子发明的,那么名字也得跟着改一改。
杨宪本想遵循典故,叫富贵鸡,后来一想,这典故和乾隆这货沾上关系,就有些晦气了。
最后将其取名为荷叶鸡。
简单明了。
要知道叫花鸡,当打开荷叶,用小锤将外头那层泥给敲开后,那一瞬间释放的香气是非常浓郁的。
直接就能够从酒楼大堂,给飘到大街上,让那些路过的客人们,忍不住抽动鼻翼。
只要是经济宽裕,手里还有点钱的,闻到这香气后还能挪得动脚步的,着实不多。
基本上,从悦来酒楼外走过的客人,都会被吸引到酒楼里,尝一尝这美味佳肴。
而且叫花鸡,不像其他的菜品,不好打包。
叫花鸡打包卖,反而更加效率。
被叫花鸡吸引进入酒楼的客人,自然多少也会点一些其他菜品。
但凡只要是在悦来酒楼吃过的客人,下一次便不会再去其他地儿了。
厨艺向来是三分工,七分料。
刨除厨艺最顶尖的那一撮,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存在之外。
就拿一般厨师,水平相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用料实在是太重要了,这里的料除了食材本身的原材料外,还包括调味料。
此时,其他酒楼的调料拿头和背靠明记的悦来酒楼比。
雪花盐虽然已经全国推广。
可白糖如今还是明记独占。
然后就是一些其他辛香料,比如胡椒,这些调味料对于一般酒楼来说太过奢侈。
可对于如今已经开始进行海上贸易的明记来说,成本其实并不高。
杨宪有意日后,将这些调味品的价格统统打压下去,将它们成为大明老百姓们日常灶台上能够随意使用的物品。
可此时此刻,依旧还是奢侈品。
这点和玻璃的情况又有些不同。
玻璃是杨宪主动为之,毕竟玻璃制品的产量控制在他手里,他想要拉低价格随时都能做到。
而海上贸易的规模想要变大的话,得要时间。
将那些作物本土化,同样需要时间。
因此对那些食客来说,与悦来酒楼的酒菜相比,其他那些酒楼的饭菜就要显得寡淡无味了。
让刘伯温父子回青田老家养鸡,这一招棋的后手在这。
继纺织业之后,杨宪终于开始向酒楼行业动刀了。
之前还在笑话那些纺织商,那些从事酒楼业的江南富商们,开始坐不住了。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商场如战场。
看着自己旗下的酒楼生意一日不如一日,自然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江南酒楼行业的龙头富商陈燎原,让手下去悦来酒楼买来一只叫花鸡,他想要看看这玩意是否真的外界传的那么好吃。
陈燎原看着,下人买回来摆在桌子上的一颗大泥蛋子,皱了皱眉头,开口道:“我不是让你去悦来酒楼买荷叶鸡吗,你怎么给我买了一个泥蛋子回来。”
那个下人见陈燎原动怒,急忙开口解释道:“老爷,这就是悦来酒楼的荷叶鸡。”
“你说这是荷叶鸡,荷叶和鸡在哪?你这是让我吃泥巴吗?”陈燎原还是有些不相信。
“悦来酒楼那边说了,要吃荷花鸡,得先用锤子砸开外头的这层泥封,才行。”下人紧张解释道。
“那你还楞在这干什么,快去找锤子,把它给砸开啊。”陈燎原没好气道。
下人慌忙离去,没一会儿,便拿着一个小锤子走了回来。
然后只见其十分忐忑走到桌前,举起手中的小锤子,朝着桌子那颗泥蛋子砸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