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年时间里,嬴未亦是放下一切,在荀子门下专心求学,将适合这个时代的脑海中的思想融会贯通,同样著书立说。
他不求青史留名,但也要在这历史中留下一道浓重的痕迹。
当然嬴未所描述的理念,可不是现代人的那些什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不管是什么思想都具有时代性,在这个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时代,那些现代思想实在是过于异想天开,太不现实。
韩非崇尚法家之道,所谓的‘法家’可不是现代的‘依法治国’,而是‘法术之道’。
法家学说里充斥着极端君权思想,看似赞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却又支持君王凌驾于法律之上。
同时,将法家集大成的韩非,在自己的著作中又大谈帝王心术,讲驭下之法,而法家学说之中,又充斥着奴民、弱民之策。
嬴未支持法家的部分学说,对另一部分则嗤之以鼻。
在嬴未看来,法家之术只可为术,却不可为治国大道,历史上的秦朝以及各大法家先贤们的结局已经证明了,行此道者必将不得好死。
而嬴未所著学说,乃是集儒家之德,法家之术的结合体,推崇‘德刑兼备’。
这也正是未来的儒家学子们吸收了法家学说后,作为封建主义专政的有力工具,是维护王朝稳定的理论方法。
而华夏未来两千年的历史也证明了,在封建时代,这一套学说就是最适合的。
后世的儒家其实就是融合了法家的改良版儒家。
大一统帝国本身就是建立在典型的法家思路上,可以说后世之所以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抄作业集大成了!
有的时候嬴未也心中嘀咕,想来后世之人,要称呼他为‘嬴未子’了。
因为他在这半奴隶制社会,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封建统治的思想制度。
不是嬴未推崇封建主义,而是封建制相比于奴隶制,那就是有进步的。
现在的嬴未主要是用这套学说立足当下,更深层次的学说不适合如今的嬴未说出来。
不过那也是不知道多久之后的事,这个时代的人就算看到这些学说,也只会认为其与墨家学说一样,是雾里看花,空中楼阁。
就在嬴未回忆着这四年来的过往时,韩非的话语还在继续,只听韩非高声问道:“……孔子的这番话语想必在场的各位都知道。”
“那么韩非斗胆一问,孔子所讲的关于舜的这个故事发生时,尧在哪里?”
他话音落下,在场的儒家学子们却是没人吭声。
因为他们知道,当自己说出正确答案时,韩非接下来的坑就在等着他们。
下意识的,众多儒家学子的目光都是望向了上首处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子。
男子长相成熟,目光清正,其正是年纪轻轻就执掌儒家的当今掌门人伏念。
伏念见到众人目光望来,他却是不吭声,心中忍不住大骂,这种有坑的问题谁会回答?
见到自家掌门人不吭声,学子们希冀的目光又是看向了荀子,期望这位辈分最高的师叔祖能够回答。
可惜荀子依然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他只是抚了抚自己的白胡须,不发一言。
这时,一道嗓音高声道:“……尧当时正在当天子!”
众人循声望去,见到发声之人果然是嬴未,众多儒家学子们都是脸色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