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率兵远道驰援,不仅是解常山之困,更是救我常山百姓于铁骑践踏,请受颜杲卿一拜!”
颜杲卿和袁履谦说完就要跪拜,李光弼连忙拦住二人。
“我奉旨驰援常山,乃分内之责!太守不必客气!”
颜杲卿能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守多日,浴血奋战,李光弼也心生敬佩。
随后二人言谈之间,颇为相投,互相信任与欣赏之意愈加浓烈。
常山郡此刻来了援兵,史思明不得不重新审视攻占常山。
几番思量后,他发信于蔡希德,准备集合饶阳与常山两处叛军,合攻常山。
颜杲卿猜到史思明之策。常山此刻粮草已断,现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李光弼建议道,
“朔方军远道而来,现今人困马乏,若仓促与强敌交手,恐怕抵挡不住。而今之计,最好是率部入城,加强防御工事,等有了必胜的把握再出兵。”
“胡骑的战斗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缺乏攻城的重武器,必定难以持久,一旦不能获胜,军心就会离散,到时候便可出手反击。”
颜杲卿与袁履谦一致点头。
于是几人立刻将兵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借与颜杲卿出城借粮,一部分由李光弼与袁履谦固守常山。
接下来几天,史思明一直出兵试探,李光弼坐镇军中,熟视无睹。
史思明误以为从河东来的援军胆小如鼠,竟生出轻敌的念头。
他在军中指着常山郡的方向道,
“唐军溃弱不堪,胆小如鼠。今晚整顿过后,明日大军随我攻城拔寨,吃人肉!喝人血!”
众人苦等多日,一鼓作气的士气早已消磨殆尽,稀稀拉拉的回应,令史思明大怒,当即杀了两个怠战的士兵,重整军纪。
当夜,颜杲卿也率部而回。
虽中途遇到叛军骚扰,但总算带回几日粮草。
三人在城中分析敌情,明日必将迎来一场恶战。
次日凌晨,燕军前锋呼啸而至。紧接着,史思明也亲率两万余骑进抵常山城下。
相比前往日攻城,此次声势浩大,誓有决一死战之意。
此时的唐军也早已严阵以待。
李光弼派遣五千步兵出东门迎战,竟城洞大开。
史思明不觉有他,见城门大开,只心中大喜。根本没将这几千唐军放在眼里,随后两万多骑兵蜂拥而上。准备一口吃掉这支唐军,然后自东门攻入城中。
李光弼在城楼上望着黑压压的燕军,嘴角掠过一抹冷笑。他大手一挥,早已准备就绪的五百名神射手立刻冲上城头。
刹那间,如蝗箭矢纷纷射入敌阵,冲在最前面的燕军骑兵随即倒下一大片。
史思明见状,赶紧率部后撤。
然而,李光弼绝不给他喘气的机会。
在史思明后撤的同时,李光弼令一千名弩箭手分成四个梯队,出城攻击撤退的燕军。
燕军虽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面对唐军一阵接一阵的漫天箭雨,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得不后退,撤至官道北面。
颜杲卿见状,同袁履谦称赞道,
“弩手分成四个梯队,便可以保证攻击的连续性。前排填装箭矢的同时,后排弩手补上,令对方毫无喘息之机!”
“将军用兵如神,几番对阵便将史思明的叛军逼得连连后退!”
“有此神将,安愁我大唐叛乱难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