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发行部门的统计专报之后,陈东杰又看向旁边的编辑办公室专报。
这份专报每期是根据读者来信抽选出全国各个地域,给出了一个当期口碑的整体评判。
发行专报证明市场,读者专报证明口碑。
陈东杰阅览起这份专报,在抽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封读者来信里,小说《无悔追踪》以厚重历史感下人性复杂感,是占据了绝对的读者话题量。
而从专报择选的代表性评论来看,既有赞赏小说中所展现的时代感,当然也有遗憾其中人物命运曲折的,总体来看,就着故事说感受的氛围感很浓。
把这两份专报一看完,陈东杰心中算是有底了。
放下手里的两份专报,此刻站在办公桌前,陈东杰踌躇满志。
因为当初正是他一力主张走快捷渠道加急上刊的,现在来自全国各地书局的市场反馈,以及读者来信,都证明对于这部小说是热情看好的。
可以预见的是,等到在十月推出下一期后,出于对《无悔追踪》这個小说的后续期待,必然会给刊物带来保障十足的销量,而自己来到《十月》担任常务的第一年,也因此拿出了一份能够证明工作能力的成绩。
这让他一力推动这件事的陈东杰心情大好,就想要对着外面的窗户吼上两嗓子。
但他是常务,下面的人都在看着,要有形象,不能大喊大叫。
这会儿乐呵完,陈东杰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许旭。
市场表现已经初步证明了许旭讲故事的能力。
尤其是,许旭还是他所看重的文学性兼具故事性的一类作者,潜力甚大,至少上次见面聊着的时候关于谍战题材的故事想法颇多。
这一下,许旭这个年轻人所蕴含的价值是再无疑虑,而同行也一定会注意到这个刊登上《十月》杂志的新名字。
可不能被截胡了……陈东杰认为自己有必要跟这位年轻人加深一下感情,没事电话聊一聊之类,但许旭人目前是身在剧组里,他也联系不上。
摸着茶杯盖之际,陈东杰不禁想起给自己牵线搭桥的杜家福,于是拿起办公桌旁的固定电话机,准备打向野三坡剧组。
而此时的野三坡剧组。
杜家福正身处在赤壁大战筹备工作组的帐篷里。
蔡晓晴正在牵头召开常规推进会,看着面前众人,她宣布道:“先通报一下,用船的问题,小许在那边推进得不错,目前已经是新找了十八条船,假船也建了有八条,加上我们已有的船,已经有了四十六条,已经达到我们40-50的最小区间,后续到我们抵达的这一段时间里,应该还能再去找一些,这个问题接下来将不会再制约我们。”
通报完这个消息,蔡晓晴的心情显然不错,还是自己人好用。
小许一到,药到病除。
坐在沙盘之前的赤壁推进组成员,听着这个消息,脸上也都露出高兴之色,同时惊讶于小许的现场执行力。
坐在人群里的蔡晓晴这组的制片主任张珖前很是唏嘘,他是亲眼见证着许旭在前方“花少钱办多事”的,比起花费上千元去买破船关键是买不到,租船和假船的双管齐下是成效显著,这就是办事能力啊。
在通报完这个消息后,蔡晓晴接着又道:“今天我们要议一议的是赤壁这场火戏,该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去拍?注意,大家的开会务实一点,围绕问题,直奔主题。”
蔡晓晴说完,大家开始议论起来:
“大晚上烧火太危险了,大家都看不清楚,而且太晚的话,从我们拍摄的角度讲,航拍下去估计就看不到什么东西了。”
“但是天太亮的话,不符合书中赤壁大战发生在夜里的印象,这戏拍出来到时候观众要骂街的。”
“……”
“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呢?就是没有一点点晚霞的时候,马上天就要完全黑下去,但还是有一定可视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