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刘羿到黄莺儿卧室,见黄莺儿梳妆台上堆着不少账本,刘羿问:“账很多吗?”
“几个石灰厂的账目,今天送来的,还没来得及看。”
刘羿点头:“现在厂多了,熏鱼厂、豆制品厂、石灰石厂,头绪太复杂,要不分一些给糜贞,你一个人管,太累了,老得快。”
本来黄莺儿是不愿意分权出去的,听刘羿说老得快,马上就同意了:“那就把熏鱼厂和豆制品厂分给贞妹妹。”心想,让她操心去,要老她先老。
闲聊一会儿,两人洗澡就寝。现在糜贞的丫鬟来了,自然不能再三个人一起滚床单,刘羿没了齐人之福。但刘羿发现,没有了糜贞,黄莺儿放得更开,毫无顾忌,也算有得有失,各有千秋。
……
第二天,刘羿家要找丫鬟、仆妇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在打听。不过刘羿不知道,昨晚见了黄莺儿的账本,刘羿在编一本教材,准备把珠算给推广了。
东汉末年已经有了算盘,不过那时的算盘上档只有一颗珠子,只能作为记账的辅助,计数还得靠数竹签。刘羿这次推广的,是后世的算盘,包括口诀,目的是逐步淘汰竹签。
下午回家,刘羿吓了一跳,院子里挤满了人,都是来应聘丫鬟和仆妇的。见刘羿进来,大家争着过来打招呼,刘羿发现十来个商铺的掌柜,奇怪地问:“你们找我有事?”
“不,不,陪小女过来。”
“我是陪侄女过来。”
刘羿脸皮跳了跳:“你们搞错了吧,我这里招的是丫鬟。”
“是,是,我家小女就是来当丫鬟的。能做大人的丫鬟,是小女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一个掌柜说。
“我侄女是我弟弟的女儿,知书达理,相貌绝对百里挑一。”刘羿眯了眯眼,这不是聚星饭庄的掌柜吗?他也来了。
刘羿苦笑一下:“走,大家客厅喝茶。”
十多个掌柜跟着刘羿进了会客室,刘羿说:“你们来得正好,有一件事提前给你们通个气。就是我们要修建椹川城了。”刘羿叫秦奎把规划图拿出来,铺在地上。
刘羿说:“你们看,这里是造船厂,以后至少一万人;这里是熏鱼厂、豆制品厂、砖厂,至少2000人;这里是驻军,至少500人;这里是码头、作坊区,至少1000人。还有附近的屯田营、村寨,至少3000人。再加上城里的人口,三万人以上,是不是值得投资做生意?”
“比徐纹县城人口还多,当然有钱赚。”
“跟着太守大人,自然有钱赚。这一年来,我们哪家不是大赚特赚?”
“是,是,全靠大人政策好。”
“就是,以前我们税不多是实事,但实际支出却比现在多得多,官吏来买东西不给钱,逢年过节还要孝敬打点。”
“关键是心情不好,随便一个小吏都能把你骂一顿。”
“是啊,我敢说,全大汉,至少全交州,只有徐纹商人可以正正当当地挣钱,昂首挺胸地做人。所以,大人要我们去椹川,我们就去,一切听大人的。只是我那小女,大人就收了吧。”
“停停,你们怎么又扯到丫鬟这上面来了?我这里只招三个丫鬟,你们这些有钱人家的女子,那都是小姐,来凑什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