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林和杨若松在院里说了会话,好一会才依依不舍地道别。
杨大嫂客气地挽留他们,苏姚感谢了一番,婉拒了。
带着刘景林回到了老宅,吃了午饭,休息了会,下午就准备做些吃的。
大部分的行李已经打包好了,周程远的书很多,他挑出些大部分不用的,都送给了需要的人。
剩下的书就打包好,和江韫的一起让一个运输首都货物的司机帮着送回去,他们再送些烟酒就好。
这样行李就精简了很多,周程远就让她带的都是些衣服和吃的。
到了傍晚,周程远回来了。
苏姚惊喜道:“今天回来的早啊。”
周程远开心地过去,亲了口苏姚,将自行车放好,提着布包就进了堂屋。
苏姚给他倒了杯水,跑了一下午的周程远一口喝完。
周程远安抚地揉着刘景林的头,“别担心,信才刚寄出,我听说你爷爷的一些朋友已经回来了,相信你很快就能见到爷爷和奶奶的。”
苏进步也对周程远钦佩的很。
“姚姚,你出远门,这是我们做哥哥给你送的礼,这里还有我小侄女的一份呢。”苏进民先一步说道。
“我到了大学,也会给家里回电话,平常的时候可以写信。”苏进步绕绕头,认真地交代着。
刘景林也写了,他很想和爷爷奶奶在首都相见。
“大哥二哥。”苏姚想说话。
就为这事,苏家人就一直说着周程远的好。
首都那边的大学有些教授回来了。
他一直很想到镇里城里工作,现在好了,直接出息得考上了大学。
周程远:“放心,他们会回到首都的。”
苏进民是真需要自行车,便想给钱,被周程远拒绝了。
晚饭很是热闹,明天得精神些,周程远便不喝酒了。
苏进民也是,他们俩就和苏母一样,细心地叮嘱着苏姚。
“婶婶帮我打包好了。”刘景林腼腆道。他年纪小,不怎么打包,所以苏姚就帮他将需要的都打包好成一个布包,放在一旁,等到去首都的时候,再放些零碎的可以了。
苏母这时从厨房里出来了,“程远今天回来得早啊!”
苏姚想去给他端了些吃的,让他先吃口热乎的,暖暖。
“叔叔,有没有爷爷和奶奶的信?”
这些是他们的真心实意地关心,她满怀感激。
周程远:“景林,行李打包的怎么样了?”
晚饭后,周程远将自行车送给了苏进民。
虽然说的都是些简单繁琐的事,苏姚耐心地听着。
“好。”苏母笑着道。
苏姚准备充足,和周程远说了,她连江韫的份顺便做了,举手之劳的事,多做些,大家能吃得好些。
他的事情已经都处理好了,今天请了岳父一家吃晚饭,下午的时候他就在厨房里帮着做饭。
“姚姚,这是全国粮票,你拿着。”苏进民继续道:“你们到了首都,别委屈了,尤其是你,多吃些,也给我宝贝侄女多吃些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