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我还没有这么吃过鱼,不用吐刺,太爽了。”
“好吃吧!这玩意也就过年的时候会弄上点,往常也舍不得弄,太费油了。”
“这倒是,你看这饭盒里都是油汪汪的。”
张卫军说着指了指饭盒里的油星子。
几人吃过饭,回到宿舍洗漱了一番,早早地就上床睡觉了,一路舟车劳顿,刚一沾床,三人就睡着了。
第二天,三人一觉睡到自然醒,十点多的时候,林志远和魏东升到了宿舍,两人跟张卫军三人打了个招呼就上床睡觉了。
杨兴武三人去食堂吃过早饭,张卫军把已经解冻的冻梨递给杨兴武和孙俊才,教着两人吃冻梨。
张卫军先是撕开一个小口,嘬了起来,喝完梨汁,又扯开梨的外皮吃了起来。
两人看着这个吃法有些稀奇,也学着张卫军的动作喝了起来,梨汁进入口腔的瞬间,杨兴武觉得这梨真甜。
中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去食堂吃饭,看到魏东升和林志远两人睡得正香,也没打扰,吃过午饭后,各自在宿舍忙碌起来。
期间班长刘跃华来了一趟他们宿舍,喊上三人一起去领书,新学期的课表也随之发了下来。
领完书回到宿舍,孙俊才就把课表贴在墙上。
下午五点多,冯国良姗姗来迟,宿舍的人全部到齐。
晚上,众人吃过晚饭后,在宿舍里泡着脚,说起过年的趣事儿。
“哥几个,我跟你们说啊,寒假我一回到羊城,揽客的人喊我靓仔,我一句干哈?就把人吓跑了。
回到家纠正了好久,才变回来,我爷他们的说我这出去了一趟,家乡话都忘记了!”
林志远说着回家的趣事儿,逗的几人前俯后仰。
“真的假的?没这么夸张吧?”
“咋不是?我回到家,我爹娘都听不懂我说的啥?
这东北话的感染力可太强了,回到家都一股东北味道,纠正了好久才好,这不刚在家改过来,到了学校又变回来了。”
魏东升也吐槽着自己的口音问题。
杨兴武和孙俊才冯国良三人听后直乐,张卫军听后有点不敢置信。
“不是吧?俺们东北话这么强的吗?也没听俊才国良他们说这事啊?”
“可别说了,俺也一样,只是影响不是太大,家里人也说了几次,咋出去了一趟,口音就变了!”
“是啊!我以前天天喊爷们,现在跟着你都喊哥们儿,过年和同学聚会的时候,别人还以为我咋了呢?”
几人一边泡脚,一边闲聊。
说起过年的趣事,一时间就停不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林志远的一句话拉回了杨兴武的思绪,勾起了众人的好奇。
“兴武,恭喜你成为了全国最后一个理科状元,这下你的压力更大了,不知道你作何感想?”
正在泡脚的杨兴武听到这话,内心顿时咯噔了一下。
这话听的他瘆得慌,想起他看过的一个电影《最后一个皇帝》里的结局,顿时就慌了起来。
“啥玩意莪是最后一个全国状元了,咋的你们粤省改革了?”
杨兴武听到林志远的话后,顿时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即使是改革他也没听过粤省改革这么早啊!
倒是苏省和京城一直在改革的最前沿,林志远一句全国最后的理科状元让他大感不妙。
按照历史的进程他也没听说粤省有什么改革?
高考改革当中最出名的应该是苏省的高考满分480分的试卷,题确实难,难道现在就开始改革了?
想到这里,杨兴武连忙问道:
“俊才,你们苏省高考改革了?”
“没听说啊?”
孙俊才听到杨兴武的话也有点蒙圈。
得到答案后的杨兴武又朝着冯国良问道:
“国良,京城的高考改革了?”
“没听说啊?”
一连问了两个人,得到都是否定的回答,杨兴武顿时有点纳闷儿。
东北的高考好像没咋变过,至于他老家,自打恢复高考后,全国一卷就没变过,难道真的是粤省改革了?
想到这里杨兴武刚想开口,魏东升就开口说道:
“好了别猜了,是我们沪市高考改革了,在苏教授和李教授等人的呼吁下,今年高考,沪市开始自主命题,不再使用全国卷,所以也就没有了全国状元的说法,咱们这一届,你就是最后一个全国理科状元!”
“卧槽,俺们京城被骂的这么惨,都没改革,你们倒先改上了?”
“就是,还有王法吗?是不是越改越容易了?”
冯国良听到这话顿时急了起来。
“这也不是我能左右的啊!高考改革,苏教授他们呼吁了五六年了,今年才开始,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杨兴武得到了想要先答案之后,有点蒙圈,他没想到所谓的高考改革居然来的这么快!
最先开始改革的居然是沪市,听了魏东升的说法之后,他好像又有点明白了里面的东西。
他当老师的时候,北方的高考试卷大多以全国一二卷为主,他给学生们上课一般也是讲这俩份试卷。
苏省的试卷难度比较高,一般是用来给尖子生练笔,京城卷和津门卷以及沪市卷都是给学生放松用的。
京城卷的改革是千禧年鲁东的三位壮士起诉后,才开始自主命题的,对于沪市卷他了解的还真不多,没想到居然这么早就开启了高考改革。
“哎,哥们,你的处境要艰难了!估计过几天就能看到各种报纸满天飞和对你们的追踪报道了!”
“是啊!期末成绩,明天上课估计就出来了,你有把握吗?”
“兴武,你可千万别听那报纸瞎说啊!”
魏东升和林志远几人纷纷安慰着杨兴武让他看开一些。
高考改革,会让这最后两位全国高考状元受到格外关注,特别是杨兴武以理科全满分的姿态考出来的全国理科状元,注定会吸引到更多的目光,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许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