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回来后,特意嘱咐了郭永盛不要叫他们起床,如今两人醒来之后,精神饱满,看到郭永盛空着的床铺,杨兴武有些感慨。
他们调研还能偶尔摸两天鱼,郭学长可是得一直忙活二十天,前两年广交会三十天的时候就更辛苦了。
坐在床上癔症了一会儿后,起床开始洗漱。
洗漱完后,杨兴武和胡志华一起去食堂吃饭。
刚打开门,看到了门上贴的字条,是韩文静留的,大意是她已经吃过饭了,让他们吃完饭去她房间喊她。
杨兴武扯下字条,和胡志华一起吃了早饭。
回到宿舍两人拿上包和相机,想到冯国良的嘱咐,又打开行李箱,把照片塞进包里,这才出了房间,喊上韩文静一起出门。
他们招待所距离十三行不远,也就不到三公里的样子,三人坐上公交车,没一会儿就到了。
下了车后,韩文静给两人介绍十三行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十三行开始于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的四年间,公元纪年法是1682年—1685年,到今天刚好两百年历史。
当时这一新兴的行业有总商六家,副商七家,所以叫“十三行”,后来就成了洋行的代名词。
因“十三行”街内设有十三座夷馆,所以这里不仅是当时中西贸易的中心,还是明清时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但在鸦片战争前夕,十三行先后经历了羊城人民自发禁烟、林则徐销烟及各商行被英军洗劫一空的历史。
现在成了服装批发市场。”
杨兴武和胡志华听着韩文静的讲述,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服装批发街道,竟有如此来历。
如今的十三行路有着与当年相似的繁忙景象。
十三行路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服装档口,整条街上都是批发服装的。
三人到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早上抢货的现象他们没有看到,估计看到了也不会感兴趣。
进入十三行后,韩文静顿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看到喜欢的衣服,伸手拿起来看看,再往身上比划一番,觉得不过瘾,又抓着胡志华和杨兴武,询问一番。
“怎么样?怎么样?好看不?好看不?”
“好看,好看!韩学姐真好看,要不就这件?”
“别急,这么多呢?再看看!”
韩文静沉浸于看到漂亮衣服的喜悦当中,杨兴武倒是对此理解不少,别看韩学姐平时比较端着,看到喜欢的东西,内心也会欢呼雀跃。
一旁胡志华看的有些疑惑,都说好看了,咋还不买?还看啥?
在他看来,衣服穿着好看,合身,那就买呗!
头回遇见这种情况的胡志华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杨兴武。
察觉到胡志华的目光后,杨兴武耸了耸肩,摊了摊手,表示一副自己也不知情的样子。
两人跟着韩文静一路逛一路看,在等韩文静的过程中,杨兴武和胡志华拿着几套夏装往身上一比划,合适的话,当即谈价压价成交一气呵成。
在羊城呆了十几天,简单的粤语交流,三人基本掌握了,谈起价来,说的慢一点也能听得差不多。
杨兴武和胡志华一人买了三套衣服,还别说,在这十三行买衣服是真便宜,一条牛仔裤才七八块,普通裤子五六块钱,批发价可能更低,短袖刚一两块钱。
他们在京城买一套衣服的钱,在这里都能买三套了。
两人各自买了三个短袖,三条不同的裤子。
最后成功砍价到四十块钱,一人付了二十。
拿到衣服的胡志华还有些激动。
“铲铲,没想到这地方的衣服这么便宜,比我家那边都便宜不少,真划算,你咋个不要喇叭裤?”
胡志华激动的方言都蹦出了不少。
“我穿不惯喇叭裤,我来个牛仔裤,两条普通裤子就行,那两条喇叭裤你穿吧!”
杨兴武看着这大扫帚的裤腿子,有点搞不懂八十年代人们的审美,蛤蟆镜他还能接受,看着这个大裤腿子,都能当扫帚使了,说是跳舞帅气,他咋看咋像是在扫地,还扫的不咋干净。
“那我这占你不少便宜,我得多分摊一些钱。”
“那午饭你请吧?”
“行。”
胡志华听到这话,也没客套,当即应了下来。
两人把衣服收起来后,又跟上韩文静,此时韩文静刚选好一套白色短袖,一条碎花长裙,再看第二套衣服和裙子。
胡志华和杨兴武两人等的有些无聊,两人沿着十三行逛了起来。
看到一个衣服搭配有蛤蟆镜的档口,杨兴武惦记着冯国良的委托,从包里拿出相片,一一比对起来。
一连逛了好几个地方,杨兴武终于找到一处比较齐全的摊位,伸手拿起一副蛤蟆镜先看看镜片是否有划痕、杂质、气泡、条纹,确认完好之后,又戴上试试有没有眩晕、头疼的感觉。
给冯国良买了两副蛤镜后,他自己也挑了一个灰绿色的镜片,胡志华选了一副,最后两人商议了一番,随即挑选了茶色,灰色和灰绿色的蛤蟆镜一共15副,拿了个批发价,花了60块钱,平均下来一个四块钱,蛤蟆镜在外面买一副大约十块钱左右。
买完蛤蟆镜后,杨兴武向摊主要了几张报纸,小心地包裹起来。
两人买完蛤蟆镜后,来到韩文静跟前,发现她也选好了衣服。
看着韩文静手里的两条裙子,两条七分裤,一条喇叭裤。
还有好几条短袖,衬衫,衬衣。
看到这一幕,两人顿时有点疑惑自己是不是买少了?
韩文静熟练的砍完价,买到心仪的衣服后,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有断过。
两人还没见过韩文静这个样子,毕竟认识的这两个月以来,韩学姐给两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有主见、强势、理性。
这种小儿女作态他们还是头一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