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奶、嗒娘、二叔二婶,你们身体咋样?我在学校一切都好,大哥的亲事定了没?小龙和小兰他们有没有好好学习?
信到了,家里也该收麦了吧?今年收的麦多,不中找几个人帮忙,别累着了,牛也大了,别舍不得用,身体最重要……”
杨小兰拿着信念给一大家子听。
杨开山得知孙子来信,带着一大家子就到了老大家里。
听着杨兴武信里关心的话,脸上满是笑容。
王招娣听了信里的内容,一不小心又红了眼眶。
“嫂子,哭啥?小武是去读大学,是享福的。”
“以前在市里的时候,一个月还能见一回,现在大半年才能见一回。”
“这也快放假了,很快就能看到了,以后等他当了大官,肯定得更忙,嫂子你得习惯!”
“啥习惯不习惯?只要他过嘞好就中。”
刘翠花听到两個儿媳妇闲聊也加入了进来。
杨开山抽着旱烟,看着大儿子。
“老大,小武不在家,今年要收的麦比年上多一半,等我跟恁弟收完再过来帮恁。”
“嗒,还有小文嘞,俺俩一天能割二亩地,加上孩儿他娘,还有小兰,一天三亩地差不多,四天就能割完,家里的牛也大了,能拉动车了。”
“中,我知道了,老二收的快的话,再过来帮忙。”
“那中!”
杨春生听到父亲的话,点头同意。
傍晚,杨春生拿出镰刀磨了起来。
第二天,天不亮,杨春生带着一大家子就去了地里开始收麦。
今年少了个壮劳力干活,要收的麦子又比去年多六亩地,比起去年要辛苦多了。
……
218宿舍,杨兴武坐在桌子上想着事情。
“兴武,这是想啥呢?”
孙俊才看着杨兴武发呆,问了一句。
“这不芒种了吗?老家该收麦了,今年我不在家,家里肯定累的厉害,给家里寄的信,算算时间也到了,我让他们找人帮忙,不知道会不会听。”
“放心吧!肯定不会听的,你这话要是在村里说,肯定会被人说成败家子的!”
孙俊才也是出身农村,对于村里的事情他再清楚不过。
在村里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哪怕牲口都比人金贵,人生病了只要不是大事儿,就能熬一熬、等一等,牲口生病了就得找兽医看。
杨兴武听到这话并未反驳,毕竟孙俊才说的是事实,乡亲们挣钱难,想让他们花钱更难。
八十年代的农村,其实还是自耕农经济,自给自足,有时候盖房用的土砖土坯都是乡亲们自己和泥,拿模子制坯,脱模、晒干,再起房子。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
去年是卖了6亩地的青麦穗,只有6亩地麦子要收,那会儿他还在家,一家人干了两天就收完了麦子。
今年寒假的时候,他嘱咐家里别再卖青麦穗了,主要是怕亏损。
毕竟有了一条路后,乡亲们总会利用自己的有限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去开发这个市场,在他看来,哪怕青麦穗都能卖完,也赚不到什么钱,毕竟他们整个市都是种小麦的。
这样一来,他家12亩地的小麦都要收,家里人的工作量多了可不止一倍。
杨兴武想到这里有些纳闷儿,他想解决家里的情况,却发现有些走不通,这个时候人们的观念和现在的想法,差距还是很大的。
想要解决村里的情况,可不是一台收割机的问题,即便他有钱买,在父母看来也是浪费钱。
还不如多吃俩馍使劲儿干活来的实在。
孙俊才看到杨兴武发呆,伸手敲了敲桌子。
“好了,别想了,该上课了。这事儿有些无解,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走吧!上课走。”
“走!”
来到教室后,众人又认真上课学习。
临近期末,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不少。
过了几天,到了六月中旬。
宋知义站在讲台上讲着边境的情况。
杨兴武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么详实的内容。
“同学们,十一年前,咱们国家处于特殊时期,南越占领了西沙……我国于当年1月11日发表声明,15日南越开始入侵,17日取下我国国旗,18日撞毁我方驾驶台,两天后我方登岛全歼侵略者。
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海战,当时我方……”
杨兴武听到这里,内心震撼不已,这么厉害的吗?
发完声明不到十天就把敌人给全噶了,他在现代社会早就听腻了各种声明,如此看来还是老一辈的人有魄力!
更让他惊讶的他以为只是地面上的事情,没想到海上也有,这群猴子真是该死。
宋知义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认真听课的样子,很是满意,有继续说道:
“之后一年,南越覆灭……那边完成统一……现在就成了如今这个僵持的状态,当然这要也是我们有意促成的,主要是为了练兵,上周咱们京城的子弟兵已经开赴老山……”
一众学生听到这里,激动不已,掌声响彻整个教室。
宋知义看着热情的学生们,感叹军心可用。
当即宣布了军训的消息。
“同学们,距离你们期末考试不足一个月了,7月8号考完试,9号会进入基地开始军训,为期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