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义听到余利民的话有些愤慨。
“好了,老宋,你也知道,现在工业基础薄弱,好在已经改开了,咱们国家也在大踏步地发展。总有迎头赶上的一天。”
“是啊!老宋,现在咱物理系那边也在搞研发呢,希望能帮到咱们的企业。”
丁世钧也在一旁安抚着。
“老宋放心好了,小鬼子那边要不好过了,三个月前,听说老美那边要对小鬼子和西德那边签订协议,在为美元贬值作准备,到时候小鬼子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我们这两月也是在讨论花钱买啥东西,引进什么技术,趁现在先降低外汇储备,以应对这次危机。”
“这样一来,老美不就得了好好处?”
“现在还说不准,他们是想人为的去干预市场调节,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好些人都说,协议签订后,老美那边的困境应该能缓解不少。”
听到这话宋知义心里有些不好受。
“哎,咱们啥时候能发展起来啊!看脸色的日子实在是过够了!”
“慢慢来吧!咱们这才发展几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总有机会的,好了不说这个了,对了,军训的事情咋样?我听老王说还不错。”
丁世钧转移话题问起了军训的事情。
“对啊!快跟我说说,啥情况?”
余利民听后,也追问起来。
“还不错,同学们训练了一个月,最后三天的演习,表现的也非常优秀……”
余利民和丁世钧听着宋知义的讲述,两人时不时地询问几句。
到了最后,宋知义又说道:
“老余,杨兴武回家了,据说是要回去确认一件东西,如果问题不大的话,回来就有结果,顺利的话秋交会上就能看到成绩!”
听到这话,余利民和丁世钧都来了兴趣,纷纷追问起来。
“哦,是啥东西?”
“不知道,他说保密,打算回村里确认一下再决定,你俩知道杨兴武老家那边有什么特色吗?”
听到这话,丁世钧和余利民两人思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丁世钧开口:
“据我所知,杨兴武老家那边是个半工矿城市吧!除了矿其他的都是农业区啊?”
“会不会是洛市?”
“洛市是轻重工业为主,那个东西,他到时可以建议一下,听说那个张专员对他很是器重,如果能说服他的话,到时可以在广交会上看看!”
余利民听着两人的话,轻咳了一声。
“你们可能是误会了,前阵子有报纸说有个古董贩子,买了尊假青铜器被抓了,当时是倒卖文物,后面一查说是去伊川那边的村子里自己弄的。”
“啥意思?你的意思是杨兴武去那个村,让他们仿制青铜器?”
“有可能!”
“这合适吗?”
宋知义听到这话,第一反应就是有点离谱。
现在真古董也不贵,卖东西能赚多少外汇?而且老外还不一定买账!
“合不合适,等他回来就知道了,何况不一定是这个东西,还有可能是仿制其他的东西,比如给老外的文物造个假,转手一卖几估计有个几万美元。”
余利民想起杨兴武的在开会说的那个师夷长技以制夷,还真怕自己这个学生搞个亚历山大和凯撒大帝出来。
两人听到这话,想了一下,还别说,以国内这种造假水平,那些老外被骗光内裤都有可能。
“咳咳!老余,这个事情看起来是有点解气,但是也要顾虑影响吧!”
“是啊!”
余利民看到两人这个样子,哈哈一笑。
“好了,逗你们呢?这事儿自己私下搞还行,广交会上肯定上不了的,听了老宋的话,我也有些期待杨兴武会拿出来什么东西了。”
听到这话两人松了一口气。
“你呀!都这么大了,还为老不尊!”
“可不,我刚才还以为你有这个想法呢!”
“好了,不逗你们了,你们坐好,我去给你们拿几个东西,让你们长长眼!”
余利民说着起身走到一旁放柜子里拿出几个木盒,再次回到座位上。
看着茶桌上的几个木匣子,丁世钧两人有些好奇。
余利民在两人的注视下,打开木匣子,两人看到几个品相上佳的人参。
“老余,这根人参卖相不错,看着不像野生的啊?”
“是啊!太饱满了。”
余利民没有说话,又打开了剩余的几个盒子,丁世钧和宋知义,看着一字摆开的五个盒子里的人参有些疑惑。
“老余,哪里搞这么些人参的?”
“是啊!看这卖相不错!”
“你们再好好看看,看看长度啥的?”
听到这话,丁世钧和宋知义上手比划了一下。
发现这五盒人参感觉就是一个五胞胎。
两人看了许久,心里有了个猜测。
“东北那边来的?”
“对!”
“现在不是采参的季节吧?”
“去年剩的,这几年那边人参,产量越来越多,百货公司都收不完,不少参农损失惨重。
给他们的建议递上去后,百货公司当即就尝试了起来,他们送来了十几盒样品,让咱们看看,再提提意见。”
“他们这还挺积极啊?”
“嗐,那能不积极吗?人参产能过剩,每年还有不少新增的产量,不解决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倒是,你们这个法子不错,如果成功的话,既开拓了海外市场,还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参农们的收入也得到了保证,可谓是一举三得。”
“不止,最重要的是又趟出一条创汇路子,而且这东西就算别的省份想学也得准备五六年的时间,只要他们自己不内讧,妥妥的赚钱。”
“还能打击高丽参的销量!”
“这么看来,好处蛮多的,老余,你有个好学生啊!”
丁世钧夸赞起来。
“老丁,别急,我这还有呢!”
“哦,还有啥?”
“这个你看看!”
余利民说着递给了丁世钧一封信。
丁世钧有些好奇,接过后看了一下信的地址,是从滇省寄来的。
展开信看了起来,看完后很是高兴。
信的内容不多,主要是来信感谢了一下京大的师生对于标准化采选流程的建议。
自从采用这个流程后,滇省的高品质菌子价格直线上升。
创汇额度也提高了不少。
“老余,恭喜啊!”
“哈哈!这下还心疼花的那点钱不?”
“不心疼,不心疼,我现在有些期待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