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食堂数把篝火照屋里红通通的每圈着的一桌都有一盏油灯,新换的灯捻被拨得通亮,红纸、灯笼、窗花…四周全都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村人们脸上情不自禁露出愉悦的笑容。
八仙桌作为供桌摆在东边窗户下面,上面不再有保家仙的众神排位以及天地国亲事的家先牌但东边窗户开着。
供桌正中燃烧着香烛与蜡烛以及白肉、高粱酒、白米饭三碗最典型的饭菜酒还少不了双数的木筷。
甜妹儿好奇瞅一眼八仙桌,却被叶二婶强制转过头。
她脸上带着慎重的表情小声嘱咐道:“不许往供桌上乱看!”
又是一个禁忌!
甜妹儿瞬间明白,乖巧点点头。
连续十多天家里娃娃们都被反复嘱咐各种春节禁忌,通常都是不准或不要做什么,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这几天,村民们都看得特别严重。
而且还有很多禁忌顺口溜。
比如“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借别人钱,全年靠外援借给别人钱钱财外流一年”之类的话。
甜妹儿将视线移到另一边。
因为火锅整个屋里摆设也不同。
周岁以上的奶娃娃也需计数每十二人圈成一桌。最中心是一个铁炉或铁盆噼里啪啦柴火燃烧着上面架起大铁锅或铁罐。这里都是各家各户家里提供的餐具铁器。
热气腾腾的数十鲜锅热汤,蒸汽弥漫整间食堂,不断溢出麻辣鲜香味儿,诱得人直流口水。
也让所有村人们暖胃暖心,食堂里温度达到冬季最高点。
老辈们已全部入座,他们座位都是正东边主位,因为是过年,桌席是按照各家各户来算的。
人数少的恐怕就要跟别人凑一桌,人数多的也可能挤一两个去旁边桌。比如叶家,十二口人,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张队长一家也同样如此,只讲亲情,不讲权利。
看到爷爷奶奶,甜妹儿瞪瞪瞪跑过去,被叶爸爸拎着后领,腾空而起,笑道:“屋里都是锅炉,小心烧到你!”
哪怕那个锅炉都被装满重物高木桶、放碗筷的木案,围护起来,大人们也得盯着调皮捣蛋的娃娃们。吃年夜饭,除去开心,也得留意一下家人们的安全。
待全部人都入座以后,碗筷依旧暂不能动。
年龄最大的张老祖,柱着拐杖颤颤巍巍站起来,拿起搪瓷杯,里面装着温热的甜酒,也许只是温开水,她做出一个举杯动作。
因怕过年说出失礼的话,甚至说错话,这是比较不详与扫兴的。张老祖眯着笑眼,只蹦出一句每年都重复的话来,“祝大家新年好!平平安安发大财,饭菜多吃点!”
所有人端起碗,把里面的一口汤或甜酒或温水,全部喝光。紧接着,亲人们按此相互祝福,说说笑笑闹闹,屋里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大家伙随意动碗筷。
吃火锅最重要的是酱料搭配,各家各户木案上摆着红油辣子、红靑辣椒、豆油、醋、花生油、姜蒜、盐、味精等,连新鲜的小葱切段都有。
这些都是村人们自己种的。
单单说配料里的新鲜小葱,在寒冬腊月之前,空空荡荡的村子大菜窖里,先铺上厚厚的黄土,在秋季种上一些小葱,做一些简单的浇水或保暖措施。
因菜窖冬暖夏凉,到二月份春节的时候,菜窖里最先冒出几抹绿色。它们成为谁庆祝春节最好的礼物。
大过年的,食堂里图热闹喜庆,除去一些忌讳,人人都可以再里头走来走去。比如舀配酱鲜汤、敬酒敬茶、说祝福话等。
叶家人爱吃辣,选的是麻辣火锅,至于小五的炖鸡汤鸭汤,白家老俩口早已替他准备好,要多少有多少。
“妈,我要吃辣的,还要芝麻和花生,还有一点点糖醋!”坐在木凳上扭来扭去的甜妹儿,迫不及待端起小的调料碗,扑闪扑闪着黑葡萄眼睛,看着妈妈卖萌。
晓丫头那大傻帽,自己配的酱料,哪有叶妈妈配得好。
叶妈妈拍拍她头,将所有人的空碗一一叠起,问清口味后,转身将麻酱、辣酱、清汤酱等基底配好。
然后去隔壁桌,笑着借一小勺炖鸡汤或炖鸭汤冲入,鲜料忽晕开,用筷子蘸一点舔舔,舌尖刺激味蕾,味道刚刚好。
配料的同时,叶爸爸他们已将定量的大猪肉、猪肝、猪心、猪脚、猪肚,以及鸭肉、鸡肉、爪子、翅膀、脖子等不容易熟烂的肉粮,先放入辣锅里。
等锅底微有动作,再放入玉米、洋芋、黄瓜、冬瓜类。等锅里有气泡后,才放入青菜、白菜、莴笋、红薯叶红薯藤等叶子菜,可以烫几下就全熟。
等不急的丫头们,已经将筷子伸向旁边的腊肉、香肠、酥肉、鲜辣凉拌菜,这些都不需要下锅煮熟。
甜妹儿喜欢土制法烟熏肉,嚼劲足、盐味偏重、烟熏味浓香,下饭或下菜,都特别香。就算不下饭,配上一口甜甜的醪糟,好吃的想吞掉舌头。
叶妈妈却不允许她吃太多甜的,理由是曾经吃几片咸野味,然后喝汤很多,半夜里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