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时间,12月8日,距离全人类缩小一百倍还剩13天。
玻璃屋项目的工人们加班加点工作。
打造第三层哥廷根的人手大部分被调离了岗位,抽调到旁边打造三座玻璃水库。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整套的雨水接收过滤系统能够直接移植,但陈悬不喜欢市面上的材质,而且也不信任他们的质量,要求方毅率领设计团队用钢化玻璃打造整套设备。
方毅一边设计造型,一边进行选址和确定内壁厚度,避免形成凸透镜效果使焦点落在玻璃屋内或屋外的植被上导致安全隐患。
因为管道线路的原因,哥廷根打造起来非常困难,这也是施工团队面临的难度最大的城市设计。
陈悬虽然在现场监工,但主要还是承担决策者的任务,并不需要他操心怎么解决问题。
第三层哥廷根不需要他关注太多,毕竟已经在正式打造中了,他现在要解决的是第二层大都会的问题,怎样才能提升大都会的发达程度。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呢?
他无意间扫到了自己手机,脑海中顿时出现两个字:
“网络!”
他脑海中思绪顿时清晰,一个计划逐渐生成。
未来缩小后的人类世界,别说上网玩游戏刷短视频,就是正常的体育运动唱歌打球都是奢求。
因为,每个人都在末世里挣扎求生,哪怕看到一粒大米都能乐够呛,根本享受不到生活带来的快乐。
毕竟缩小后的人类连温饱都满足不了,连安全都没有保证,只能在艰苦环境下求生。
而陈悬打造的这个高度发达的微缩城市,不仅承担了安全避难所的作用,更是将人均生活水平直接提升到了比尔盖茨马斯克的级别。
不要说安全、温饱已经能够绝对保证,甚至完全能够追求下更高层次的娱乐活动。
根据马斯洛五大层次需求理论,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如果能够打造一个能够应用在微观世界的网络系统,那将完美提升大都会的发达程度。
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日常工作生活在大都会,想去看风景就上下城市旅游,想娱乐就可以上网冲浪,完美复刻真实世界的生活,尽情享受。
就这么决定了!
陈悬下定决心,他要在大都会打造一个互联网系统!
虽然地下一层的不夜城也安装有微型计算机进行控制整个城市的显示屏内容和列车运行,但那不具备私人性无法进行娱乐。
首先,他要打造足够的迷你计算机,或者更干脆点,迷你手机也可以。
只要能尽可能的小,能够方便缩小后的人类使用,那就是优秀的设计。
而要打造网络,制造迷你计算机,他自己肯定是做不到,他是决策者,负责制定战略,做的是选择题,解决方案和战术构想这类解答填空题是他手下负责操心的事。
陈悬叫来了徐杰。
此时,徐杰正在协助设计团队,在第三层安装监控设备。
因为按照陈悬的说法,五层城区各条街道都要安装针孔摄像头,然后将画面全部呈现在不夜城的大屏幕上。
徐杰听到陈悬喊他,抹了把汗便赶了过去:“陈老板,您找我做什么?”
陈悬问道:“你能打造一个互联网么?”
“互联网?”徐杰一愣,“这我恐怕不行,让我写程序还差不多,但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那么多底层结构我都不懂,弄不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