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又来新同学了。”
年轻男人正安慰女孩,看到门被打开,走进来一个他不认识的学生,脸上顿时露出职业化的微笑。
“你好,我叫杨新国,是大一汉语言三个班的辅导员,同学你是?”
“汉语言一班,程宇良。”
程宇良自我介绍了下,然后将准备好的学费交给杨新国,并说明自己忘记领校园卡了。
杨新国笑了笑,把一张存值一百的校园卡和他的学生证交给他。
很多新生误以为校园卡只有在报道处学长学姐那里领。
实际上新生报道处的校园卡同样是学校准备的,会先交到辅导员手上。
而辅导员却不一定会把校园卡给下面的院学生会成员。
比如杨新国,他是今年刚来金大任职的辅导员,不认识院内那些老生,也就习惯性把自己管辖班级的新生校园卡留了下来。
这样通过他手亲自发给他们这些新生,不仅能保证迎新任务不出差池,还能顺便认识下自己未来四年要带的这帮孩子。
上辈子程宇良在这方面吃过亏。
学长学姐那边报道完,被推荐买了一大堆用不上的“日用品”不谈。
结果还被告知得去辅导员办公室才能拿到校园卡。
中途几度奔波白费了许多力气。
拿到必要的证件物品后,程宇良本来准备离开,只是忽然想到什么,又走了回来,问杨新国道。
“辅导员,这位同学有困难吗?”
杨新国看了看把头闷在膝盖里哭的女孩,面露难色,颇为无奈地叹了口气。
“隔壁院新闻二班的姑娘,路上坐火车被扒手把钱偷光了,她家是冀南农村的,条件不好,上大学的钱也是邻里乡亲给凑的……”
杨新国娓娓道来。
他是今天来学校的时候恰好看到了这女孩在校门口哭,才把她带到了自己办公室询问原因。
女孩名叫梁筱,冀南丘县人。
家住在丘县最贫困的那块地方,能考上金大属实是天赋和努力。
但她家没能力供她来千里之外的金陵上大学。
双亲更是劝她断了上大学的念头。
这年代农村人思想未开化彻底,心想女人念书有什么用?
最后不还是要嫁人?
你读个大学,不如去隔壁村找两个有家产的好人家嫁了,至少下半辈子不用愁。
后来还是村长和书记觉得不能埋没人才,找到了村子里仅存的几个知识分子,给梁筱凑够了上大学的学费路费。
一共六千块钱。
可以说这六千块钱就是梁筱的命根子。
当下火车发现六千块钱不见的那一瞬间,她差点都崩溃了。
浑浑噩噩坐着迎新大巴来到学校,终于她止不住坐在校门口的石台前大哭了起来。
也得亏杨新国是个新人辅导员,为人善良,把梁筱带进了学校。
但凡换个有经验的老油条,理都不会理她一下。
因为助人为乐的同时,也意味着要负起相应责任。
生活不容易,没人愿意为自己额外增添负担。
在得知梁筱情况后,杨新国陷入了两难。
他初来乍到,自己生活都成问题,根本掏不出钱帮女孩把学费垫上。
提建议让梁筱去找自己辅导员帮忙,或者是去找认识的亲戚借钱之类的。
梁筱也不听,光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