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蔬菜统购统销
易中海得到了不少好处,不过也注定要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
托里对一大妈始终不死心,在糖衣炮弹的进攻之下,一大妈很快就沦陷了。
都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一大妈正处在如狼似虎的年纪,自从易中海认定自己不能生养,彻底的断绝了希望之后就很少和一大妈办事儿了。
面对托里的攻势,一大妈如何守的住?
一番甜言蜜语之后,一大妈在给托里做饭的时候这家伙从后面抱住了一大妈,一大妈象征性的做了一些挣扎之后就认命了。
从此。
托里一发不可收拾。
一大妈每回去给他做饭的时候两人总要办事儿。
毕竟。
她根本就不希望叔叔过来麻烦她们。
哥哥、嫂子以及他们的宝贝女儿何灵要如何生活和自己没有关系。
一大妈千恩万谢。
户口肯定是要迁到供销社那边的,迁移到合作社的分社还不如直接迁到城里呢。
他们夫妻两个到李家的时候还拿了一点儿从小食堂带回来的苏国饭菜。
一大妈经常不在家,贾东旭时不时的就邀请易中海到贾家吃饭。
一两百块钱就够了。
虽然易中海没去过几次,但他对贾东旭这个徒弟还是很满意的。
孩子还小。
梅姨就鼓励儿子说李平安不也是医校毕业的,不也在六院混的很好?
就算是刘启、吴泽这些起点儿高的人混的未必有他好。
看她的年纪,妇产科许主任还以为一大妈是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不想再要了。
李平安说道:“淮茹,一会儿回去给二叔拿二百块钱吧!”
贾强这家伙也断奶了。
虽然说买油需要油票,李家却从来不缺油。
娄晓娥没心没肺的,小姑娘丝毫没有离家前的惆怅和苦恼,不过她这样也是好事儿,娄振华和谭雅丽也没表现的太伤心。
李平安是在教会学校上的学,他很精通这个时代的英语。
那个年头的猪都是散养,乡下每户人家最多喂养几头猪,饲养时间长,肉质也很好,油脂榨出来的油很香。
将来。
李平安知道他们的意思,柳眉不是一直想让李平安帮着女儿做手术吗?
区分标准则是有没有城市户口,在城里有没有房子。
当天就返回去将一家人都接了过来。
录取通知书上自然是写着被某某学校录取了,未被录取通知书则是由当地招生办发出的,写着某某同学未被学校录取,希望在将来的工作当中贡献力量,建设祖国等等。
秦奋对李平安说买了房子一家人一两个月的生活费可能就没有了,没准儿他手里的钱还不够买房呢!
他见着易中海和托里交好,对易中海这个师傅更加巴结了,在厂里跑前跑后的围着易中海转,到家里又对他嘘寒问暖的。
这些钱只是被何雨柱过一下手而已,很快就会被柳眉拿去。
遇到难题了,秦奋自然想到了李平安夫妻两个。
她到药房拿药的时候正好碰到秦淮茹在抓药,脸色一红就将药方给了秦淮茹,心里不断的安慰自己,秦淮茹只是抓药而已,未必就知道医生给自己开的药究竟是做什么的。
他可能也会和李平安一样回到六院工作,在外科方面做出骄人的成绩。
秦淮茹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什么事情都会和丈夫说的。
再加上何雨柱知道父亲何大清跑路的时候给妹妹留了点儿钱,在妻子柳眉的撺掇下已经不怎么给妹妹零花钱了,这更让何雨水离心离德。
李家人对贾张氏祖孙两个却没那么好了,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就是转移视线和贾张氏闲聊。
他们很难在李家占到好处。
何雨柱神经大条,他居然没有发现妹妹对他的不满,甚至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
贾张氏想让孙子吃一点儿有油水的饭菜。
可能是离的比较远,秦奋不认为李平安能帮到他们的缘故,也可能是借钱过后不好意思再麻烦李平安。
秦淮茹连着担心了好几天,她害怕叔叔借了钱又缠着丈夫让李平安帮着迁移户口甚至装修房子。
那个时候每个考生都能得到一个通知书,大部分人都是录取通知书,少数人是未被录取通知书。
无论是王沁还是陈霜甚至最近留下来的刘蕊都不想和伙计有什么瓜葛了,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验收、签字以后让他走人。
吃过午饭,李平安带着秦淮茹去上班了。
尽管易中海匀出来一個人的粮食指标给贾家他们也不缺吃的,而且还能时不时的拿着粮票到食堂、饭店吃去。
很多原来给菜市场送菜的商贩都被供销社吸纳了。
前车之鉴。
孩子们都意识到自己要离开家乡了。
柳眉说话可没有李家人那么含蓄,直接就说不行,他们夫妻忙活了大半天才得了这么点儿饭菜,怎么可能给贾张氏的孙子吃?
何雨柱思索着问道:“孩子呢,她是什么意思?”
不管在外面多么疯狂,回家之后一大妈还是会很细心的照顾丈夫的,做饭、洗衣服,一如往常一般。
何雨水这丫头却有些不乐意。
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
小孩儿改个名字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何雨柱夫妻两个还一一到各家各户通知了,邻居们很快就改口了。
柳眉和刘悦不一样,她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知道自己女儿将来做手术可能需要一大笔钱,柳眉也是拼命的赚钱。
第一界高考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考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要么是考上大学、中专,要不就是安排工作了。
贾张氏叹息了一声说道:“我这不是想让我孙子吃点儿好吃的吗,咱们家的伙食终究还是比不上李家和傻柱家的,不过既然你不同意,我往后尽量不带着孙子过去了!”
哥哥对孔灵,不,何灵比对自己还好也就罢了,现在还让那个小丫头姓了她们家的姓,往后哥哥怕是更不会对自己好了。
供销社成立了郊区分社,在各个合作社都有分社,蔬菜批发交由供销社统一经营。
磨磨唧唧的。
不过他们没有说明心思,李平安自然是不会给他们做什么保证的。
托里将自己的粮本给了一大妈,一大妈拿着粮本和钱,她可以随时买粮食蔬菜,可以说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贾家只有自己一人上班,家里的伙食怎么可能和其他邻居相比?
要是他们家也像易中海那样经常到饭店吃饭,哪有那么多的钱和粮票?
虽然是被供销社吸纳,但是待遇还是有差别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和李平安说了一大妈到药房拿打胎药的情况,又道:“平安,你说她会不会和轧钢厂那个托里又勾搭到一起了?”
王淼、李林、姜山这些人都只是跟着师傅学了几年中医而已,他们都没有正经的上过医学学校,现在不也在当医生?
周末的时候给人家干活儿。
要是李平安能借给他们家一百块钱就能在城里安顿下来,要是能借给他们二百块钱,也许就能买下两间好一点儿的房子。
这么多年了。
一大妈受到滋润,再加上伙食不错,脸色红扑扑的,仿佛是焕发了青春一般。
打胎药用多了对身体是有一定伤害的。
若是有计划的办事儿,可以少用一点儿打胎药。
一大妈还是很担心自己会再怀上孩子,特意到六院开了打胎药。
一些人被派到乡下供销社分社工作,有的人则可以住在城里负责往各个菜市场送菜。
夫妻两个先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拿了钱,李平安让秦淮茹先去上班,自己则是回四合院儿将两百块钱给了秦奋。
无论她做什么托里都喜欢吃。
苏国专家也是有粮食指标的,而且比一般百姓要多很多,再加上苏国小食堂吃饭的时候根本就不要粮票,有点儿类似于大锅饭模式,想吃多少吃多少,根本就吃不完。
秦淮茹的二叔秦淮河也是如此。
还别说。
当时的外汇很少,很难弄到,再加上是统一安排,娄振华也没多给娄晓娥钱,让她跟着同学们一起过去就行。
不过她并没有多问,甚至脸上都没有显现出哪怕一点儿异色,就好像不知道方子作用或者是不认识一大妈似的。
这段时间李平安教了她很多东西,他特意的找了初三的课本将上面的知识都交给了娄晓娥,还教了她一点儿英语。
虽然买菜不需要票证,但是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统购统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