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的春雨从初二晚上开始下,一直到现在都没停,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阴雨之中,李知涯从车里出来,把羽绒服的帽子戴上就朝雨中跑去。
等到了新华书店门口,没看到吴轶群的身影,李知涯就打算站门口这边等她一会。顺便想想母亲昨天晚上说的话:“以前么争着要,现在房子快倒了都不去修。”
父母是初三回的老家,回来后母亲就一阵抱怨。
李金泉也是兄弟二人,李知涯爷爷退休的时候,本来应该是让大伯李金水顶职的,但大伯那个时候已经成家了,而且有了两个孩子,不愿意来临安,所以让父亲顶了职,从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吃上了公家饭。
80年代进厂做工人那真是铁饭碗,而且是城镇户口,每个月除了有固定工资,还有各种票。
计划经济年代,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的是凭票供应制。卖粮和各种副食品要有粮票、买肉要有肉票、买布要有布票甚至买手表、自行车都有相对应的票,没有票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除非你去黑市买,但那价格就比较高了。
一个城镇人口每个月可以领到一定数量的各类票,而农村除了票的种类少之外,每个人的配额也比城镇人口要少一些。这个制度一直到1993年才完全取消。
所以爷爷去世后,大伯家就用父亲已经顶了爷爷的职,占了便宜来说事,父亲不想伤了和气,索性把房子都让给了大哥。
另外他们家在老家还有一间临河的老房子,十几年没人住,听回来的母亲说现也是破旧不堪了。
李金泉夫妇这次回去除了拜年串门,也是想去看一下老房子的情况。
“看来要找个时间回去看看,修一修,以后全家人回老家也不用住亲戚家。唉,古娜在就好了。”李知涯看着这连绵不断的阴雨,第九次想起了古娜。
“知涯!”这时,有人在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正是吴轶群,身边还有一对中年夫妇。男人看起来40来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穿灰色的毛呢大衣,一副学者的儒雅气派,女人气质温婉,吹着一个波浪头,穿着一件格子呢女式西服,看上去简直和吴轶群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两人正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一旁的吴轶群抱着男人的胳膊则不停的给他打着眼色。
“知涯,这是我爸爸妈妈。”
“小李你好,是我让轶群不告诉你的,不介意吧。”吴长清看着眼前的男孩,用和蔼的语气说道。
李知涯此时从懵逼中醒来,赶紧用七分纯真三分成熟的语气说道:“叔叔,阿姨你们好。”
心里却在一阵吐槽:过年前见了古娜父母,初一见了赵婷哥哥,今天见吴轶群父母,都是搞突然袭击,一个比一个刺激。
邵菁菁收回投向李知涯的视线,拉着吴轶群说道:“轶群,陪妈妈去那边看看。”
吴轶群不舍的朝李知涯看了一眼,又朝父亲看了一眼。
“小李,你陪我去楼上挑几本书。”吴长清说完,转身朝女儿投去一个你放心,我不会为难他的眼神之后,也不等李知涯回答,转身上了二楼,李知涯也赶紧跟了上去。
上了二楼,吴长清自顾自的在书架上挑着书,时不时的拿出一本来翻看几页,又插了回去,李知涯也渐渐的放松下来,既来之则安之,也找书看了起来。
“你觉得这本怎么样?”
李知涯冷不丁的被问了一句,抬头一看,吴长清手里拿着一本黑格尔的《小逻辑》,正用询问的眼神看着他,他想也没想,三个字脱口而出。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