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整个游艇变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子弹模样。
然后,整个游艇变成了潜水艇迅速向海下沉去。
闭上眼睛通过脑机扣连接潜水艇的外置摄像头,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水底的情况。
一开始,水底还有光,能够看到零零散散的鱼被潜水艇尾部轰鸣的涡轮惊动后迅速逃窜的身影。
而随着潜水艇越来越深,光线也越来暗。
只能通过潜水艇的灯光来观看海底的景象。
这种逐渐遁入黑暗的感觉,让余子风联想到了自己进入噩梦时最初的场景。
一种莫名的不安感涌上了余子风的心头。
看着海中的鲅鱼群消失,开始出现金枪鱼,余子风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海底至少三百米以下。
根据推背感的力道来讲,潜水艇还在继续下潜。
余子风当时考墨子航天国际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关于海底的知识。
虽然不知道明明是一个国际航天公司,招聘的是航天维修员,为什么要考关于海洋探索的知识。
但确实考了。
估计是航天墨子国际当时也开始有海洋探索时的任务了吧。
余子风知道,这种游艇转潜水艇的装置下潜深度的极限是一千五百米。
如果再深,就需要用更专业的潜水设备了。
而“海底之城8号”就在海底一千米的位置上。
余子风虽然从未去过,但在课本上学到过。
就像有人从来都没有去过故宫,但知道故宫的存在。
课本上,对“海城8号”有很多详细的记载,毕竟那人类第二个成功建设的“海底之城”,对于人类的历史,有着里程碑一样的意义。
当然,里程碑的存在不单单是为了纪念。
尤其是科技发展上的里程碑。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脑占地170平,跟一座别墅差不多大。
但那是人类开始拥有电脑的起点。
可以说,也是人工智能的起点。
“海底之城8号”也是,它是人类可以建立生态太空站的起点。
它有方圆十公里,是一个蛋壳状的不倒翁状,漂浮在海下千米之处。
一条条锁链带着沉重的锚头将它固定在那里。
就像在海岸边固定一条巨大的轮船。
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很多事物依然沿用着最简单的物理规则。
就像这座“海底之城”是用抛锚的方式固定在海底。
只要将那些锚拔起,一座城市就会从海底升上来。
就像一只气球升上天空。
如果它有一天在海底撑不住了。
或许人们会让他升上海面。
但也或许人们会选择让它沉入海底安葬。
作为一个海底之城,海底也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早在22世纪50年代,“海底之城”在评估之中已经被列入了即将报废的行列。
就像一辆即将报废的老汽车。
所以,从那时候起,“海底之城8号”已经不再对外来游客开放。
除了生态城的维护人员,还有一些基础的海底研究项目在那里进行。
对于新兴的科技来说,更多的是在其他更先进的海底之城里做研究。
它现在只不过是一座“苍老丰碑”。
……
“检测到五海里外有其他潜艇正在跟随着我们。”一名军用潜艇里的警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