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世祖闵伤前世权臣太盛、外戚预政。汉家中兴,唯宣帝取法,至于建武,朝无权臣。——东观汉记
光熹元年春,二月初十五。
朔望朝参。
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
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皇帝出就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作为新即位的皇帝,总是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掌握权柄,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力,想要将一切都掌握在手里。
这是源自于权力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大盗之始。
到了现在,百官公卿,文武群臣,都得到了自己的利益,都拿到了大汉帝国贵族阶级的入场券,按理而言,他们如今与皇帝已经是一个队伍的。
但,其实到现在,皇帝并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
即汉家最大的正义,孝!
“圣明人人会喊,但只有彻底为朕行动起来的,才是忠臣……”
带着这样的念头,皇帝清了清嗓子,起身站定,朗声对大臣们道:“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先帝即位以来,内抚黎庶,外扫羌夷。剿逆贼,平黄巾,田税三十取一,功莫大焉!”
皇帝注视着朝臣,一字一句的道:“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故圣人制礼乐,其令太常、少府、宗正、太仆、太尉、御史大夫,共定先帝之乐舞,著于竹帛,施予万世,以慰宗祧!”
闻言,许多官员都是面面相觑。
许多人在心里同时叹息着。
这位陛下的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要给先帝上庙号!
在谥法制度中,只有有庙号的天子,才能享有特别为其制定的乐舞!
只是,商周以来,谥法制度极为严格。
以灵帝的德行,真的配得上庙号吗?
如果配得上,那先前商议的一系列谥号,该如何?
商议谥号的官员,该怎么处置?
非议君父?
许多人在心里腹诽着。
更多的人挠头搔首,但偏偏,没有人敢反对!
天子以孝为本,尊先帝之功,给自己老爹捞个庙号,立个庙,谁反对,谁就是不忠不孝不义,在这个孝即正义的年代,不忠不孝的名义扣下来,不死也得脱层皮了。
皇帝看着一片寂静的群臣,当然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太史传来的天命。
可惜的是,从现在到夏天之前,冥冥中的太一不会再有旨意降下,所谓的指责天子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是极佳的时机,也是为他那便宜老子捞福利的最后机会了,过了一年的期限,神主牌,画像,谥号,功过,礼乐送进宗庙后,这一切都就成了定局了。
而皇帝这一手,在群臣看来也是符合程序的,因为还没出一年之内,谥号,礼乐,画像都还在加紧制作中,没有入宗庙,皇帝有所不满想要改正,他们根本就没处辩理去。
历史上,孝武的世宗庙号,是孝宣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