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泰野站在船头,看着面前越来越近的登州港,缓缓吐出一口气。
等了十五年,这一天终于来了。
“将军!”千户陈新走了过来,敬了一礼后道:“脱脱不花已经醒了过来。”
“嗯。”朱泰野轻轻点头:“让他活着就行,我还有大用。”
“是!”
“陈千户,回到你的老家了,想不想家?”朱泰野微笑着问道。
陈新望向面前的海港,犹豫片刻后道:“不想!”
“哦?”朱泰野看向他道:“这是为何?”
“属下家在登州府黄县,自洪武皇帝时便是军户。属下为家中长男,服役于黄县县衙,常常要出海与倭寇作战,往往九死一生。属下在外报国,家中妻子兄弟,却被乡绅连同县令欺压至死,为的只是掠夺那几亩薄田,甚至连我那五岁的女儿也不放过......”陈新声音越说越低,眼睛也红了起来:“若不是遇见将军,属下恐怕也是命不久矣。因此,属下并不思念家乡,只愿身在将军麾下,天下到处可去。”
他话说完之后,朱泰野沉默了下去,他身后的诸位将领也一言不发,眼中流露出各种情绪。
这种事情太多了。
他手下的将领,有好几个都是被逼的家破人亡后,从军升上来的。
这其中,有被藩王、郡王盘剥的,有被乡绅恶霸欺压的,有被官府逼迫的,还有被土匪、倭寇掠夺的。
大明朝开国还不到百年,种种弊端已经尽数显现。
沿海倭寇作乱,内陆起义不绝,朝廷朋党为祸,诸藩不管其他,只顾生子,盘剥百姓。
大明朝的鼎盛时刻,也就是在永乐到宣德的这几十年,往后便是每况日下,就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当着这些绝对心腹的面,朱泰野毫不遮掩的表露了自己的野心:“天下间不平事太多了,我要你们和我一起看着,有人欺压,就有人反抗,皇帝没用,那就给他换一个皇帝!”
诸将互相看了一眼,眼中的兴奋之色溢于言表,一起抱拳道:“遵将军令!”
朱泰野轻轻点头,一个将领上前道:“禀将军,辽南三卫,各留下了一千守城,七千骑兵在盖州城外打扫战场,看押俘虏,其他三万铁骑已经整装待必,到了金州卫下,准备渡船而来,但目前行船不够,来不了那么多人。”
“传我命令,盖州城外的七千人原地等候命令,金州卫的三万人分批前来便是。”
“是!”
朱泰野问道:“京师那边有什么消息传来吗?”
“兵部左侍郎于谦升兵部尚书,调任南北两京与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前去勤王。”将领顿了顿又道:“但登州留下的一万备倭军,被调去了八千守卫鲁王府,剩下兵力仅有两千。千户戴根来信,言称王府太监一直在等候将军。”
这时,船已经离岸越来越近。船头上的众人,已经能看清下面守军的衣服和脸了。
朱泰野冷笑一声:“这是我那大哥的主意,他生怕鞑贼沿海而下,又怕京师真的南迁,那他这个鲁王就当到头了,所以把我的兵也调去守他的王府。”
“将军所言极是。”将领道:“登州指挥使王斗这几日一直来信,言说鲁王府如何跋扈,属下听他之意,已经是忍无可忍了。”
船停登州港,船锚放下,楼梯搭出,朱泰野一步步走下楼梯。
“那就无需再忍!”
他的身后,十三个将领相继而下。
......
登州卫千总戴根已经等候多时了。
眼见得朱泰野的船出现在视野里,他古井无波的脸上顿时有了喜色,颜色中也尽是激动之色,一路往前跑去。
身后的登州卫众兵全都跟在后面,一路小跑。
这里便只剩下鲁王府的士兵和那个太监了。
“公公,这......”那百总有些懵。
“哼,一个庶子也这么大排场,咱家倒是要看看,是鲁王大,还是他一个庶子大。”卜行哼了一声道:“跟上!”
两个士兵赶紧闪出来,拿着抬竿蹲在地上。
百总殷勤地扶着卜行,帮他坐上了抬竿之后,自己则是站在身边踢了一脚抬竿的士兵道:“走!”
士兵不敢反抗,老老实实走在最前面。
其他士兵则是跟在身后,不敢越前。
抬竿摇摇晃晃走到了港口处时,最前面的船也正好停了下来,朱泰野正和众将士走下船。
鲁王府士兵放下卜行,他摇晃着走上来,站在戴根前面一步处,阴阳怪气道:“戴千总,你可别忘了,刚才的事还没了呢!”
戴根看了他一眼,眼中尽是不屑,什么话都没有说。
卜行见他态度,冷哼了一声,也不理他,站在一旁等着朱泰野。
两人身后,鲁王府的士兵和登州卫士兵相隔数米,各站一边,泾渭分明。
刘友在人群中碰了碰旁边的总旗,低声问道:“总旗,哪个是朱将军?”
总旗将声音压的很低,但里面的激动之情已经满了出来:“最前面那三十岁左右的人便是。”
刘友踮脚往前看去,只能看到重重人头,努力了好一阵,最终还是放弃了。
就在这时,他听到对面传来一阵巨大的声音:“万胜!”
声音之大,将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去,原来是船上士兵举起了手中的枪和大刀喊出的话。
这声音震耳欲聋,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