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孙策上表朝廷要讨伐袁术,随后曹操派议郎王誧携带汉献帝的诏书给孙策,
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
建安三年,孙策又向汉廷贡献礼物。汉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孙策因此在舆论上得到汉政府的承认。
孙策性格豁达开朗乐于接受意见,又善于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都愿意为他效死。
他又严申军令,不得掳掠民间财物,受到百姓的欢迎。
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孙策迅速削平了大量割据势力,占有了吴郡、会稽郡、
丹阳郡、庐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扬州的广大地区,为孙吴立国奠定了基础。
他不仅是当时几大政治军事集团中实力发展最快的一个,
而且是魏、蜀、吴三国创业者中最年轻的一个。
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
孙坚听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
孙策在举家迁到江都时,扬州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
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
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成,不幸被黄祖所害。
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
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
然后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
东据吴郡(今江苏吴县)、会稽(今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
您以为如何?”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
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
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
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
建议孙策南渡,并答应带好友支持他。
孙策说:“我与你互不违背诺言,不背叛彼此,这样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
老母和幼弟就托付于你,这样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英雄忌人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
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
袁术说:“刘豫州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
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
刘备是否忌自己,但却自知,自己忌刘备)。”
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
但转头看见孙策英雄一般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
盛宪是个器量雅伟的人,后来弃官。孙策平定吴、会稽等地,
诛杀当地的英豪,因为盛宪素有高名,所以孙策深忌盛宪。
据《吴录》记载:建安五年,当时有位叫做高岱的名士,隐居于余姚。
孙策让会稽丞陆昭去请他,自己虚心等待。
听说高岱精通《左传》,孙策也预先玩读,想跟高岱谈论一番。
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文采不足,
您跟他讲《左传》,他如果回答说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
又对高岱说:“孙策为人最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他如果问你《左传》的事,
你就说不知道,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讲论辩难,可就危险了!”
高岱深有同感,于是在与孙策讨论时,常回答不知道。
孙策果然发怒,以为高岱轻视自己,于是就把高岱关了起来。
在高岱被关押后,他的知交们和当时很多人都露天静坐,请孙策释放他。
孙策登上高楼,看见数里地都坐满了请愿的人。
孙策妒忌高岱能收众人之心,于是就杀了高岱。
孙策善于采纳他人建议,进攻会稽太守王朗时,他采纳叔父孙静的建议,
谎称兵士腹痛,摆出一副士气衰弱、无法抗战的柔弱病态,而孙策却趁王朗麻痹大意,
夜袭王朗属地高迁屯,斩杀王朗大将周昕,并占领会稽。
当时的乌程有邹他、钱铜、王晟等人,聚众自守。
孙策引兵扑讨,皆攻破之。在处决战败者时,
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对孙策说:“王晟与你的父亲有升堂见妻之分,
如今,他的诸子兄弟皆已被枭首。只留下这个老翁,又有什么可以忌惮的呢?”
于是,王晟被赦免,其余的人都被族诛。
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了孙策的主张,孙策想要杀了他。
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
吴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
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
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吴夫人又说,
魏腾在公务方面完全符合法规,如果孙策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
吴夫人最后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
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于是放了魏腾。
《吴历》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
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
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人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
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载: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道士,此后,每一独坐,
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
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
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