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徐庶派人过来送信,说找到司马懿的下落了。
司马懿作为诸葛亮历史上的对手,现在也才十三岁。
林睿听说司马懿是一副鹰顾狼视的长相,便很好奇,想看看究竟真相如何。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
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出身世族,初被辟为曹操丞相府文学掾,屡转至丞相主簿。
孙权遣使劝曹操代汉自立,司马懿亦从之。
227年,司马懿率军速抵新城(今湖北房县),破城斩孟达。231年,
蜀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攻魏,明帝以司马懿为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
西镇长安主持战事。234年,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无功而退,
司马懿以功迁太尉。238年,司马懿率步骑四万大破叛魏的辽东公孙渊,
次年,受明帝遗诏,与曹爽一起辅齐王芳,加侍中,
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后转为太傅。
251年,拥魏的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起兵反抗,又被司马懿迅速平定,
司马氏代魏的基础从此奠定。是年,司马懿拜相国,封安平郡公,
其亦卒于此年,时年七十三,葬于洛阳首阳山。
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
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
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
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
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
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
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
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
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
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
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马懿少年时和胡昭关系很好,周生欲杀害司马懿。
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
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
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征召入仕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
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
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
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
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
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
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
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而据《魏略》则记载,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
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
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
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
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
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
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
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指蜀地)就会震动不安,
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机会,一定能大功告成。
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但是曹操却说:“人苦于不知足,
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无足。”
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懿跟从曹操南征孙权,大破孙权。
大军回军之后,孙权遣使乞降,向曹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劝说曹操称帝。
曹操说:“孙权小儿这是想要把我放在炉炭上啊!”
司马懿对答说:“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
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
当时司马懿每次参与谋划,都有奇策,所以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
与陈群、吴质、朱铄[shuò]并称“四友”。
司马懿转任军司马,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
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八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
关羽趁机乘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
因汉献帝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
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
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说:“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
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