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就只能采取一个极端的举措,从土地上搞钱。
从农民手里抢钱!
也就是加三饷!
如此一来,大明末期农民起义的火,也就越烧越旺了。
最后崇祯也只能上煤山,老歪脖子树上吊死。
此时的宋濂,虽然不知道这些后世的事情。
但是精通历史的他,很快的看出了奏疏里面勿谓言之不预的推测。
所以对于商业税的改革,他第一个支持。
不然大明朝,也就是——亡国有日!
宋濂此时也很清楚,那就是陛下的政策,肯定有他自己的性格和统治的需要。
皇帝也是人,这是修史的宋濂,最大的一个体会。
大明建国初期的各类现状,宋濂也还是历历在目。
在很多政策上面,对于各种层面上的妥协……宋濂也记忆犹新。
但是这一系列的政策,未来说不一定就真的如奏疏里面所说的那样,政策一直到了后代子孙们的时代,在那个时候政策肯定也是会出现偏差和危害。
可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陛下没留给后代们修改的余地了!
《祖训录》也就是要即将成书的《皇明祖训》,对于后世朱家皇帝有多大的威力。
亲手负责的宋濂,可以说是很清楚的。
毕竟祖训这个东西,要是能乱改的话!
那天子的威信和合法性也就会受影响。
所以趁着这个时候,自己好友刘伯温的提议改革。
宋濂坚定的支持!
毫不犹豫。
朝中的武将们,比如徐达他们,一个个那都是闭口不言。
一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事不关己的样子。
完全不参与讨论。
就是杵在那里,假寐睡觉。
起了一大早,确实没睡好。
不如闭眼休息!
徐达等人保持了中立,纷纷沉默。
他们知道这些事不该他们掺和,打仗才是他们该干的事。
而且他们如果和文臣们,勾结到一起,
那也只会引起陛下的忌惮和不满。
所以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各安其份,就是陛下要的。
他们也懂,都不是笨蛋。
眼看着众人争论无果,朱元璋不由得看向户部尚书,喊道:“户部尚书?咱之前让你统计和调查各个地区主要大户商人们的收入,现在调查得如何了?”
户部尚书出来回道:“启禀陛下,时间太短,目前只大致统计出来金陵的,整个江南地区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好,说来给大家听听!”
户部尚书随后拿出一份文书,高声说道:“诸位同僚,金陵一地,我们户部大致统计了一下,单单是所有商户们的收入,一年加起来差不多是——两亿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