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知己 价值
今天参与试镜的,只有陈一鸣一个人。
这方面他倒是提前享受了一回顶级大导的待遇,所有与电影拍摄有关的事务,全部由他一言而决,另外四家制作方完全不插手。
他与侯永目光平齐地对坐,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后者的状态。
侯老师在思考的过程中,内心在反复揣摩角色当时的心境,脸上不由自主地开始不断变换表情。
换句话说,他正在做无台词表演。
急躁的,愤怒的,悲伤的,坚毅的,各种表情连续切换,非常精准地将相应的情绪传达给了陈一鸣。
真是一个好演员!
最后,侯永停留在一个状态不再变化。
呈现在陈一鸣面前的,是一张平淡、而又稍显疲惫的面孔。
所以反复模拟之后,我觉得就该像刚才那样演,平淡,一点点疲惫,脸上不带情绪。”
说到最后,侯永突然反问过来。
陈一鸣当然没有权威被冒犯的愤怒,反倒觉得试镜最关键的部分来了。
侯永却是啼笑皆非,“知己不知己的以后再说,陈导你这么拍是不是有点太任性了。
“太棒了侯老师,我的面前好像是一座喷发前的火山,在极力压制着微微战栗的山体。
他放松了自己的身体,一直挺直的背向后靠在椅背上,微笑着说道。
其实我也没有答案,只是按照自己本能的想法来演。
你们两个是他们生还的唯一希望,因为给9连的命令是,除非有援军赶到接防,他们必须守到明天天黑。
越往后,半岛战争就越远离电影创作者的视线,因为电影同样要契合国家的发展形势。
你看,时过境迁,比麦克阿瑟更懂麦克阿瑟的人,大有人在呢。”
能不能说服资历最深的侯老师,进而让所有主创跟着他的步调走,全看他接下来的回答。
我已经决定退守二线阵地,不会再派出援军。
陈一鸣停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看着侯永,等着他的回答。
试镜不止是导演试演员,何尝又不是演员试导演呢。
演戏,从来都是一个力气活儿。
他突然抬起头,没有温度的眼睛盯着陈一鸣,冻得陈一鸣心底一僵。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演,我觉得你的情绪与整体电影合拍,我就用你。”
我需要一个熟悉主峰地形的向导,和张参谋一起渗透进去,通知9连撤退。
半岛战争题材的电影,首先要立足于观众对半岛战争的共同记忆,这是每一个创作者都不能违逆的。
任务具体细节,你们两个路上沟通。”
终于把话题引到了自己的方向,陈一鸣很开心地回答到,“哪一种我都不想迎合。
侯永抬手看了眼手腕,做了一个看表的动作,放下之后再度凉凉地对齐视线。
电影属于意识形态的一份子,具有传达某种价值的作用。
我想当时的14团团长,内心一定非常煎熬,因为他要与自己的人性作斗争,因为他要不停地让别人去死。
“现在是下午3点45分,2个小时之后,团里仅存的3门75山炮会向主峰阵地前沿打3轮急速射,掩护你们撤退。”
他哈哈一乐,说道,“侯老师,现在我就觉得你的表演跟电影的基调很搭配,说明咱俩三观一致,人生多一知己,当浮一大白。”
如今间隔三四十年再拍半岛战争,确定题材可行之后我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主创与观众还具备共同记忆吗?”
我不觉得那些声音全是刻意的抹黑和诋毁,作为一个导演,一个大众创作者,我历来坚持平等客观地看待社会上的所有声音。
不同时代的电影,必然传递不同的价值,这不是由创作者决定的,而是由观众决定的。
五十年代初,八一厂为了拍摄半岛战争的纪录片,牺牲了二十多位摄影师,这些片子在华国播放之后,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激发了人们支援战争的决心。
如果我是那位团长,一定已经心痛到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