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故点头论足道:“这首诗可为传世之作,人情冷暖、只道是寻常。”
“写的很好,写的很好。”
围观的大学士们见到颜师故这般说,顿时心中有一些吃味儿。
这么好的诗却是一个燕人写的。
再好,又有什么用?
他们只觉得自己现在是颜面无存,以前还觉得自己文采斐然呢。
可现在连一个燕人都比不过。
对方一首词、一首诗,直接打压的他们抬不起头来。
以后,这弘文馆,他们还能来吗?
还愿意来吗?
来了就可能想到,一个燕人在这里拿出了一首词、一首诗,都是能传世之作。
而他们,除了羡慕也就只能是羡慕,除了气愤也只能是气愤。
这口恶气,好像还只能咽下去。
就在纳兰奉孝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准备走人的时候。
颜师故继续道:“监国太子殿下写出了能传万世之佳作,我等是不是应该立即装裱起来,也好供人欣赏一番?”
又对纳兰奉孝说道:“你远道而来,我们也没什么好招待你的,最近京师出现一种茶叶,叫做一罐茶的青茶,乃茶叶中的上品,有价无市。”
“老朽获一友人相赠,得了三罐。”
“今日既是有客前来,老朽也就不藏着了,拿一罐来以茶会友。”
“如何?”
他的意思很简单,你一首词、一首诗,写的词确实不错,但是比不上我们大乾监国太子所写之词。
你写的诗也很不错,但是还是比不上那首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等意境深远的词,可比你那一词一诗相提并论了。
不管如何。
今日这弘文馆的面子,算是勉强保住了。
把太子殿下写的词装裱起来,而对纳兰奉孝的一词一诗不闻不问。
等到时间长了。
这件事情也自然会被人遗忘。
大学士们、读书人进入弘文馆,也只会赞美太子殿下所写的青玉案。
当然,他也存了心思,想要拖延一下时间,给太子殿下或者说那位一点儿时间。
有人已经出去了,应该是把消息传去东宫。
他也希望东宫会再一次写出一首诗,一首可以压过纳兰奉孝所写的诗。
只不过,这也是颜师故的奢望。
他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恐怕无法做出传世佳作吧?
除非曹植在世,可七步作诗。
纳兰奉孝看出来颜师故的心思了,看了一眼东宫的方向,躬身对颜师故道:“先生盛情相邀,在下岂能推辞。”
颜师故点点头,带着孔颖笪等三位大儒和纳兰奉孝到了雅间中,各自坐在了桌案边。
一位少年书童端着茶具走了进来。
这套茶具也是最近出现的,和一罐茶算是配套。
而这一套茶具和一罐茶,都是秦家的产业。
茶叶经过了晾晒和炒制变成了干茶叶,没有什么佐料,用山泉水烧开,泡了一会儿,就可以喝了。
而这个过程,让纳兰奉孝等人看起来,多少有一些新颖,还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孔颖笪等人也是第一次见。
最近也听说过,一罐茶如何如何好喝,又如何如何为人间精品。
只是听说,却很少见到过。
现在看了,还有颜师故在一旁温声缓缓地介绍,顿时觉得颇为不凡。
茶叶还能这么泡,这么喝的吗?
纳兰奉孝顿时觉得中原文化当真是深厚无比,茶叶还能喝出意境来。
而燕人只会和羊奶一起煮。
“请。”
颜师故示意,然后双手端起小茶杯,轻轻地砸了一口。
开始有些涩,然后是满口清香,最后还有一点儿青草气味的香醇甘甜。
“好茶!”
纳兰奉孝感慨道。
孔颖笪等人也是一样,只觉得以前喝茶就好像是喝漱口水,真的是漱口水。
而今天喝了这一口,就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茶。
颜师故道:“此茶也叫雨前茶,出自于岭南道那边的武夷山,也叫做武夷山茶,于雨前之时,采茶树青嫩之苗,再经过特殊的手法炮制,不加任何佐料,装进了竹筒内保鲜。”
“等到要喝茶之时,再用山泉水烧沸腾,然后先过一遍水,最后泡一刻,便是我们所喝的青茶了。”
“茶水青明、入口微涩、随之香醇、终感甘甜,有着提神醒脑之效果,确实为人间精品。”
其实,萧奕也不过是按照前世的对炒茶的那点儿了解,把炒茶的想法告诉了秦红雪,让她自己去摸索,做出来这一罐茶。
真要说好喝,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好喝,和前世那些高贵的青茶无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