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随着入秋的脚步,天空变得淡淡的蓝,微风吹过,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萧瑟而宁静。
徐心然不再选择骑马,而是乘坐了一辆少见的四轮车,这种交通工具在当时还显得有些新奇。
四轮车在道路上平稳行驶,钢轮与地面的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车厢中,徐心然坐得舒适,这对于习惯了马背奔驰的他来说,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他抬头望向窗外,看着那一片枯黄的树叶,思绪似乎也随之飘散。
今天这是试试这个四轮车如何,顺便去看看薄珏,他来到重庆已经近一个月了,最近一直在调养身体,如今渐渐已经痊愈,在历史中早已经入病,只是还不严重,但坚持到明年就会病死,无钱财去看病,那一年才三十,也算是英年早逝了。
至于这四轮车,只是古人就会罢了,古人不是不懂四轮车的好,只是转向便是难题,如今不是有钢材有所提升解决了轴承问题,便也不会出现这四轮马车。记忆中后世发掘有很多出土文物,其中战国时期,就解决了轴承问题,只是受限材料容易损坏,没有二轮车有性价比。
再加上四轮马车,六轮马车需要大量的马匹,这样无论是喂养、维护都成问题,成本成倍的提升。我国古代,一度出现了20轮马车,不过也就是大量载重和游乐使用,象征身份。
现在有了钢材作为轴承,便不易损坏,太平军便普及一些运输乘坐使用,毕竟坐起来的确比二轮舒服。
穿过繁华的街道,感受二边的两旁的店铺、酒肆、小吃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远处的鼓声,悠扬动听,充满了浓浓的民俗氛围,那是有杂技在表演。供应社总是人来人往,但那医院面前却是人声罕见,寥寥数人,毕竟没人喜欢往医舍门口站着,这时代对于这一些还是很忌讳。
远处店铺酒楼上悬挂的彩色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偶尔有一些孩童们玩耍嬉笑着,仿佛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徐心然又看到了那些琳琅满目的小摊商品。街上人们细心研挑着各种纺织品,商贩们慷慨陈词地吆喝着,令人眼花缭乱。时不时有几名行色匆匆的官员从身旁走过,引来了不少百姓的遐想。
现在的的官员素质提升明显,百姓明显感到不适,对于官员还是畏惧多一些,偶尔有警务司的人员警惕地巡逻着。
车行至薄珏的住处,是一家二进的别院,家人不多也就是母亲与妻儿,儿子如今也只是二岁的娃娃。这房子是徐心然把之前士绅的房子拿出来给了他。
徐心然下车,走入家中庭院,让侍卫去叫他。庭院中的一棵老树,在秋风中摇曳着它那金黄色的叶子,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薄珏知晓徐心然来此,连忙出来迎接,薄珏面容苍白但透着一丝康复后的红润。见到徐心然,他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着感激之情。
“大帅,您来了。”薄珏恭敬地行了一礼,连忙吩咐仆人去倒茶。
徐心然笑了笑,坐下与薄珏聊起了一些琐事,关心着他的康复进展。而谈话间,他不禁将目光投向北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薄珏心神一动说道:“大帅,是不是有什么吩咐?”
徐心然摆摆手道:“现在你最主要的养好病,公事晚一些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