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陛下之见,该如何调整两局呢?”
一旁的徐光启不解地问道。
崇祯沉吟了一会,说道。
“两局进行合并,改名为大明兵工厂。
原有的监督内臣全部撤出,大明兵工厂转到兵部名下,由兵部领导。
工部原本向各地征收的原料,由实物改为银两,户部代为征收。
武器验收和存储的管理权从兵部转到五军都督府的经历司。
日后,五军都督府先将采购武器的数量、种类的清单提交到兵部,由兵部来审核。
兵部批准后,再把采购清单转到兵工厂。
兵工厂接到清单后,自行购买原料,制造武器。
武器制造完成后,五军都督府的经历司进行验收、储存。
如果武器不合格,经历司有权将武器退回给兵工厂重做。
如有人昧着良心将劣质的武器入仓,让九边的将士拿着类似烧火棍的东西作战,那就不要怪朕的刀不利了。”
崇祯的一番话让三人陷入了沉思,其中工部尚书薛凤翔脸色变幻不断。
按照陛下的方案,工部最为吃亏,不仅丢失了两局的管理权,还丢失了对地方征收原料的权力。
少了这两样,工部的官员也就少了两处捞油水的地方。
兵部虽然没有了武库的管理权,但是得到了兵工厂的管理权和武器采购订单的审核权。
一换二,不亏。
而五军都督府的受益最多,不仅可以自己根据需求制定武器的采购,武器的验收权和管理权也掌握在手中。
如此一来,那些粗制滥造的武器,五军都督府就可以拒之门外。
往日,两局给什么武器就用什么武器的糟心局面将不再有。
“此外,兵工厂的工匠待遇也必须提高。
今日天气如此寒冷,工匠们却身穿单衣,这让人怎么干活呢。
日后,兵工厂的工匠不再受匠籍约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职业。
官奴也不能锁上脚链,并且为官奴制定劳作奖励,达到一定的要求可脱掉贱藉。
在兵工厂内,务必实施流水线作业。”
三人对视了一眼之后,徐光启又是第一个出声。
“陛下,何为流水线作业?”
崇祯语塞了一会。
流水线作业大概在十八世纪中才出现,比现在还要晚一百年,难怪三人不懂。
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崇祯耐心地解释道。
“流水线作业只是一种生产方式,指一个人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
例如,板甲的制作流程有打札、粗磨、穿孔、错穴、并裁札、错稜、精磨等。
眼下,都是一个人负责制造一套板甲。
如此,对工匠的要求非常高,每一步工序都需精通。
另外,也容易出错,毕竟个人精力有限。
如果每一步都只让一个人负责,那么对工匠的要求不高,还可以大规模地生产。”
徐光启陷入了沉思,他最近的火炮研制一直不是很顺利,导致一直不敢请崇祯过去视察。
如果火器的研发也采用流水线会不会有帮助呢。
几人再商议一阵后,最终附和崇祯的建议。
一来,两局的腐败和混乱的确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九边的将士早已对两局生产的兵器怨声载道。
二来,如今陛下风头正盛。
锦衣卫和京营都牢牢控制在手中,阉党和东林党也被陛下打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