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圣完毕了,战锤医疗研发团队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
在很久之前,大家对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如何开发,有很多研究思路。
但这种思路还停留在一些比较传统的思维上。
就如李雪峰,听陈牧对未来的讲解后,对制作人眼视柱细胞的把控有了更清晰认知。
在陈牧没来之前,李雪峰这边的小组准备制作的人造视网膜是电子设备结合仿生人工结构组合的方案生产人工义眼。
这种方案类似普及多年的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李雪峰这边的团队,准备制作出完整的仿生视网膜,给人眼植入完整的视觉组件和传导组件,然后通过模拟信号传到人的大脑中。
但视觉传输大脑的技术,无疑更比人工耳蜗复杂且困难。
要知道视网膜有三层,感觉层由三个神经元组成。
第一神经元系统是视细胞层,专司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柱细胞。人的视网膜上共约有1.1~1.3亿个柱细胞,有600~700万个锥细胞。
想要完美地制作,完全是古代人从零开始手搓3纳米芯片光刻机。
这不是吃顿饺子要配锅碗瓢盆,是要准备吃这顿饺子的一切工具和食材。
陈牧提出的生物3D打印机,让李雪峰等人困扰的技术难关多出无数可能。
他们无须用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调整。
完全可以先制作出视觉细胞,然后搞出批量组合复制工艺,通过3D打印和缝合的方式定向组合人工视网膜。
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百分百的原装视网膜了。
不过这样一算,他们好像又要调整自己研究方向。
而且该科研方向的调整幅度,就像是人力碰碰车比赛和F1比赛调整一样。
以人工视网膜为标准,如何让生物3D打印的视网膜和感光细胞跟需要治疗的患者完美匹配?
要知道所有跟神经细胞产生交集的细胞都很难再生,科学界做过很多研究都以失败告终。
因为失败过多,大家都猜测神经细胞早在参与拓扑构建时便通过DNA遗传编码调整,不让其他细胞干涉另一個神经元与对应细胞的正常运行。
一个小小的生化人眼打印技术,绝对是一个比制造半导体芯片还要复杂的工程。
更加复杂的生物工程再次开启!
经过讨论,3D生物打印技术便成了战锤医疗公司的大研究方向。
各科研小组开始减少之前分配的研究人员,抽出更多的人,调整研究方向。
因为陈牧开的课题非常大,科研人员虽然足够,但高性能的科研设备严重不足了。
陈牧当即联系孙家栋,让他多采购一批科研设备。
“陈总,咱们之前采购的设备还不够吗?”
孙家栋记得前段时间他批复至少价值20亿科研设备的订单。
“不够,还不够,这些设备并不足以支持我强大的计划。”
陈牧说完就给孙家栋开了一个采购计划跟超级生物实验室建设项目。
孙家栋接过表格观看,骇然发现陈牧新增试验场地和各类设备。
比如高精尖的科研设备采购费用极高,价格竟然高达95亿。
新实验室建造费用估计都要25亿往上算了。
这是一个价值120亿的大计划,而且这还只是生物实验室的科研设备费用。未来的耗材,人工费、电费等更是不知道会消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