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的官府甚至已经安置好了流民,开始兴修水利,组织春耕。
这些都不是黄明安排的,而是他们自发的在做,说明只要愿意,明朝的官员是可以做一个好官的。
陕西的事基本已经进入正轨,现在要解决的就是粮价的问题。
虽然朝廷不断的在往陕西运送粮食,但粮食依旧还是很紧张。
囤积居奇的商人数不胜数,尤其以秦王,南直隶冯家,山东孔家规模最大。
也说明这三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冯家在南直隶,孔家在山东,唯有秦王就在西安。
得想办法找秦王的茬。
虽然之前延安知府李再勇说秦王囤积盔甲兵器意图谋反,但那是口说无凭,况且李再勇都已经死了。
傍晚时分,黄明召见了新任西安知府尹伸。
尹伸这人颇有诗才,在当地做官的名声也不错,能力也还行,兴修水利便是他第一个组织的,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灭亡的时候,他也是毅然殉国。
“臣参加万岁。”
“尹爱卿平身吧。”
“谢万岁。”
“最近城里的粮价怎么样?”
“回万岁,粮价依旧居高不下。”
“你就没去找找那些卖粮食等商人吗。”
尹说犹豫了一下:“臣去了,但连正主都没见着。”
“哦?在这西安府,还有人敢不给你这个西安知府面子?谁人这么大胆?”黄明这是明知故问,还能有谁,秦王呗。
“臣不敢欺瞒万岁,西安城内的粮铺几乎都是秦王的产业。”
看尹伸的样子,明显对秦王颇有不满,但又不敢表现出来。
“你看看这个”,黄明递过去两本册子,这是王有才和李再勇供述的秦王逼他们把赈灾粮卖给他的口供。
“万岁的意思是?”尹伸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是朕的意思,是你尹大人一心为民,敢冒天下之大不违,为民请命,哪怕是宗室亲王,为百姓计,也是义无反顾!”
尹伸顿时就明白了,这是皇帝不愿意承担屠戮宗室的名声,让他来背这个锅。
但这也不是纯背锅,一旦成功扳倒秦王,那他尹伸必将名声大噪,青史留名。
“秦王贵为宗室皇亲,却罔顾天下黎民,置江山社稷与不顾,臣以为,当严查!”
“嗯,这事就交给你了。”
“臣定不负皇恩!”
“不,为官一方,最不能负的是治下百姓,你明白吗!”
“臣受教,谢万岁!臣告退。”
看着尹伸离去,黄明满意的点了点头,要是天下官员都如尹伸这般,他这个皇帝可就省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