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认清了差距,心态发生了改变,赵竹运开始主动跟陈帆请教了起来。
陈帆刚开始是有些诧异的,没想到都不用等到全国决赛,赵竹运这么快就服气了。
对于赵竹运的请教,陈帆并没有拒绝。
他们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不过是优秀学生的心高气傲,那一点点的虚荣心作祟罢了。
在给赵竹运讲解的过程中,陈帆发现,当他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实验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他可以用赵竹运的问题,去审视自己,进一步加深这个问题所涉及知识的脉络。
有了这份收获,陈帆在给赵竹运的讲解中,也变得更为认真起来。
这一幕落在张俊民的眼中,自然是十分欣慰的。
而其他的选手们,则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可清晰的记着,第一次的实验比试,就是赵竹运这家伙挑起来的。
怎么这会,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但很快,在张俊民三人的提醒下,他们明白了一件事,国一又不是只有一个名额。
虽然他们与陈帆有明显的差距,但不代表他们不能拿国一了呀?
想通这些,他们顿时双眼一亮,看向陈帆的眼神也出奇的一致。
毕竟,该服得服,该学也得学才是。
或许是因为年龄相仿,也或许是因为都是选手,对竞赛内容更为熟知。
在向陈帆的请教中,其他选手们发现,陈帆的讲解,往往比张俊民三人,更能直击要害,说到他们的关键点上。
也因此,选手们逐渐开始,更多地向陈帆请教,而不是张俊民三人。
就这样,陈帆莫名其妙的成为了省队的第四教练。
这个称呼,倒不是选手们说的,而是来自管于平之口。
在一位选手请教问题时,他突然打趣道:“怎么这次不去找陈教练了?”
结果这名选手耿直的回道:“帆哥那边人太多,我排不上队。”
说完之后,他才意识到不对,赶忙改口:“管老师,那个……”
不过,他话没说完,管于平已经摆手打断了他:“没事,你说的是事实,我不介意。”
话是这样说,但管于平还是瞄了一眼陈帆那里。
只见陈帆完成实验训练后,就开始了教练的工作。
离的最近的选手们,几乎都略过了走到身旁的张俊民和余宗友,而是选择了陈帆。
他身边的这位,的确是排不上队。
管于平不由得一阵无奈,他们大概是所有省队教练中,最轻松的了吧?
这个结果,也是他们三人,都没有想到的。
但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
不过,张俊民三人也知道,不能让选手们过多占用陈帆的时间。
毕竟,陈帆在他们眼中,是妥妥的国际物理竞赛金牌的种子。
经过商议,他们也有意的帮陈帆分担了大部分的选手,保证陈帆自己的时间充足。
陈帆自己其实也知道这一点,他也在控制着自己的时间。
对于有相同问题的选手,他会给他们一块讲解。
这样的次数多了,其他选手们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很自觉的减少了打扰陈帆的次数。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皖省物理竞赛省队的成员们,一步步朝着全国决赛迈进。
陈帆同样也在稳步提升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