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解释不清的陈帆,索性也不打算再解释。
理论考试结束后,下午是没有安排的,还是待在酒店。
就这样,他和赵竹运两人又看了一下午的数学。
因为实验考试分了A~F共6个组,AB、CD、EF两两一组进行。
所以28号的实验考试,将会持续一整天的时间。
也因此,最先开始的AB组选手,更是需要比前一天理论考试时,还要起的更早。
在6点半之前就得解决早餐,然后6点半准时点名发车,去沪市交通大学进行实验考试。
在AB组的考试结束前,CD组选手会在上午9点半出发,在中午12点40开始实验考试。
同样,在CD组考试结束前,最后的EF组会在下午2点半出发。
最终EF组的比赛时间,会从下午5点20开始,持续到晚上9点。
陈帆是最后压轴的F组的选手,自然避开了早起的需要。
要不然,他还得暂时打断一下,已经形成规律的晨跑习惯。
晨跑结束,陈帆回到房间冲了个澡,然后喊上赵竹运一块去吃了早饭。
赵竹运倒不是F组的选手,而是D组的选手,实验考试在下午。
吃完回到房间的陈帆,看了看赵竹运。
但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自顾自的刷起来数学竞赛的习题。
赵竹运很是自觉地也坐在了桌子前,捧着那本带给他幸运的数学书,认真看了起来。
但没看多久,他就轻轻放下了书。
见陈帆还在做题,他默默起身拿好物品,走出房间,再悄悄带上房门。
他得去参加实验考试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分组和时间安排,即使是同住一块的两人,也没有交流实验考试题目的时间。
这也是参赛选手为什么要统一管理的原因。
当陈帆做完习题,放下笔伸懒腰时,才注意到赵竹运已经去考试了。
他看了看那本借给赵竹运的书,发现上面有张纸条。
伸手拿过来,看了一眼,只见纸条上写着:
【帆哥,谢谢你的书带给我的好运,它让我能够更自信的去面对下午的实验考试!加油!】
陈帆看后,不由得一阵失笑。
拿起笔补上【晚上见】三个字后,将纸条放回了原处。
下午2点半,在酒店大厅准时点名发车。
陈帆和EF组的选手们,压轴前往沪市交通大学,参加最后一场的实验考试。
下午5点20,在核验选手身份后,所有选手进场。
陈帆凑巧被分在了最后一个实验台,也算是实验考试压轴中的压轴选手了。
到了晚上6点,EF组的实验考试正式开始。
物理竞赛决赛的实验试题,难度同样要远大于复赛阶段。
一共两道题,每题90分钟。
在检查了一遍试卷后,陈帆便认真看向第一道试题。
这是一个光学实验的试题。
在试题页开头,是一个简略的实验题目和一个详细的实验器材清单。
随后是注意事项部分,主要是注意保护实验器材和保护自己。
看完这些,陈帆并没有急着去看后面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
而是根据实验器材清单,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实验器材。
当做完这些,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猜测和方向后,他才看向试题页上面的实验原理及要求。
三个实验部分,分别是测量激光波长,利用单缝衍射测量长玻璃条的杨氏模量,以及测量厚玻璃瓶的折射率。
在竞赛试题页的最后,是一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