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咱们这次有关于苏东坡和他的怨种弟弟的故事到此结束,咱们进入今天要讲的重点!那就是有关于诸子百家的儒家!
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而“儒学”、“儒家”、“儒教”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要区分开来。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主张对待长辈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言而有信,为官者清廉爱民,做人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孝敬,“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当然了,这是包括秦朝以及之前的儒家,后期的儒家经过不断的发展,尤其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了维护统治者统治的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佛教和道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可以说在宋朝之前的儒家,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先秦时期的儒家,诸子百家争鸣之时,儒家更是人才辈出,蒸蒸日上,但是宋代开始,儒家文人就变了味!把孔孟思想改的牛头不对马嘴,还有就是宋代的‘君与士大夫共天下’,让儒家文人彻底丧失了本心,一心争权夺利、搜刮民脂民膏,搞得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