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逝,不可复生。
杨庆亮本来还想将谭金宝埋葬,但是制作担架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如果再去挖掘坟墓的话,恐怕埋葬完,天也就黑了,留在白云观实在是太过危险。
他想了一下,叫刘忠和陈憨牛将谭金宝的尸体抬到后院的花墙之下,将一人来高的镂空花墙推倒了一截,盖住尸体。
而后几个人又开始拣选有用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这三个流寇身上共有铁叶罩甲一件,棉甲两件,雁翎刀三把,圆盾一面,弓箭一副,匕首三把。
杨庆亮将弓箭配备给了自己。
这把弓是开元弓,从弓型上来说,属于大梢弓。
它的起源要追溯到成吉思汗时期,当时蒙元的军队里曾经有土耳其的雇佣军,他们可以用这种独特的弓梢挑起地下的羽箭而不用下马。
明代的时候吸收了这种外来设计,制成了开元弓。
这种弓弓力强劲,适用于战场上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
晚明时期程子颐在他的著作《武备要略》里就特别提到了大梢弓,“今各边马步射俱用此弓,以其长阔而稳”。
明弓按弓力大致分为虎力、上力、中力、下力,现在他手里拿的这把开元弓属于中力弓,弓力大约是八斗。
杨庆亮拉弓试了一试,弓身发出吱吱嘎嘎的痛苦声音,很显然是流寇平时不善于养护,造成弓把或者弓梢的连接处开胶,使得弓力下降。
他把弓插入弓袋,心里琢磨着,要是有条件的话,把弓放进专门的焙房里,刷上熟桐油,小火焙烤,也许能将弓力恢复到九斗,甚至一石。
因为杨庆亮用惯了柳叶刀,所以把雁翎刀换了下来,而且流寇的雁翎刀,在用料及制作方面也不如柳叶刀。
流寇的雁翎刀是精铁打造,这种精铁每斤的市价大约是白银二钱左右。
这种精铁用来打造火铳还算不错,但是用来打造腰刀,硬度方面就有些不足,一场战斗下来,刀口上肯定会崩豁几处,远比不上杨庆亮的包钢柳叶刀坚硬与锋利。
许学武将盾牌据为己有,这样防护能力便大大增强了,哪怕是杨庆亮拥有弓箭,在有防备的情况下,他也不用太过担心了。
流寇身上的那件罩甲分给了陈憨牛,他们三人之中,就数陈憨牛身体最棒,这件罩甲虽然没有杨庆亮和许学武的罩甲精良,但也比棉甲沉重的多了,所以让陈憨牛穿上最为合适。
剩下的两件棉甲,刘忠穿了一件,另一件则收了起来。
本来是打算一人一件,但是范二狗身高不够,身子骨又太瘦弱,穿不起来这件棉甲,所以只好收了起来。
最后,三把雁翎刀则给他们三人一人一把,虽然他们都没有练过武,但总好过赤手空拳,起码再遇到敌人的时候,也能分担一点压力。
而后,又统计了一下物资。
大米两袋,每袋大约一百斤,粗盐一小袋,大约七八斤左右,另外还有大小铁锅,盛饭的铁盒,瓢、盆、长把铁铲、长把铁勺等一应器具。
杨庆亮叫刘忠和陈憨牛找来多余的布袋,将两袋大米分成四袋,把木棍当成扁担,每人挑两袋大米,这种担挑的方法比直接背负要省力,也方便行进。
又让人把流寇的衣袖和裤腿割下来,里面装上十斤大米,用细麻绳扎住两头,斜挎在肩上,每人带上一袋。
这样一则可以减轻刘忠和陈憨牛的负担,二则万一遇到大股流寇不敌的情况下,可以舍弃大粮袋,直接逃走。
粗盐也是分成五份,亦是如此分配。
至于器具,除了铁饭盒与水囊,各自携带以外,其他公用的器具全都装在一个竹条编制的背筐内,由范二狗背负。
几人收拾停当之后,便离开了白云观,向着南方一直行进了十多里路,走了大概有一个多时辰,直到天色发暗,这才停了下来。
这里是一个不高的小土岗,上面有一片不大的树林,树林边上是一条小溪,由于是活水,水质颇为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