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这话才出口。
傻柱的老脸就黑了,他双目通红,极其愤怒的盯着王波,那双努力握紧且颤抖的拳头,表明他已经是在极力克制自己了。
而何雨水也显得十分迷茫,原本明媚的眸子,很快就变得黯淡无光。
王波突然提起的这句话,瞬间就让两兄妹的思绪回到了七年前,那个滂沱大雨的下午。
只记得那年夏天。
十七岁的和何雨柱,带着九岁的何雨水,怀揣着着期盼而忐忑的心情,千辛万苦来到保城。
找到了好不容易才打听到的那个地址。
却没想到,连那个人的面容都还没见到,就被一个女人拦在了大门外,然后又被蛮横的赶走了。
当时傻柱嘴笨舌拙根本说不过对方,何雨水年纪太小,只会哭着喊爸爸。
百般哀求无果,最后两兄妹只能冒着倾盆大雨,又一路牵着手哭着回到了四九城。
从那天以后,两兄妹都很默契的没有再提起到那个人了。
原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渐渐遗忘那段痛苦的回忆。
却怎么也没想到。
此时此刻!
竟然又有人这么突兀的,在他们面前就提及了那个人。
更让两人伤心又无奈的是,这次揭开他们内心伤疤的人,还然是被他们视为亲人的王波。
这让他们又一次感受到了背叛的痛苦。
眼见两人如此神情。
王波心中也只能重重叹息一声。
有人说。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
而不幸的童年,却需要人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
很显然,何家兄妹俩明显就是,需要用一生去治愈,他们曾经被父亲抛弃的伤害。
有人说,何大清的离开,是因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但王波却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有良心的人,不论有什么样的苦衷,都不会抛弃自己还未成年的儿女。
除非,他并不是真的爱他们。
又或者,有什么东西在他心里,超越了对儿女的爱意。
王波曾经也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所以他很多次也换位思考过何大清的目的。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何大清或许有些许苦衷,但更多的还是用这种伟光正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色欲熏心。
再说了,什么苦衷比两个儿女的生命安全更重要?
王波这些年的和两兄妹相处,基本算是了解两兄妹的为人和性格。
他能察觉到,两人虽然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可实际上内心都很缺乏安全感,也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无论是傻柱表现出来的暴躁和混不吝,还是何雨水展现出的开朗和淡然,其实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象。
因为他们没有父母的庇护,每次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傻柱就必须站出来,才能保护自己和妹妹。
何雨水的表现则恰恰相反,她在遭受委屈时,早熟的她考虑的却是,不能给家里和哥哥惹麻烦。
所以,不论遇到什么委屈,她只能在心里说服自己要宽容,要学会原谅,然后谨小慎微不敢再招惹别人。
两人应对欺凌方法不同,但目的却是出奇的一致。
也正因如此。
最后傻柱形成了暴躁型人格,而何雨水却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这两种人格在心理学角度来说,其实都不是健全的人格,拥有这样人格的人,他的生活定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幸。
后来剧中两兄妹的人生经历,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傻柱活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样子,倘若没有与娄晓娥的那段意外,他甚至还会成为绝户,比他一直憎恨的何大清还更为悲惨。
至于何雨水的情况,剧中并没有详细表现出来。
但从她后面仅有的几次出场,都是独自一人的情况来看,她的婚姻和家庭,显然也同样过得并不怎么幸福。
王波虽然一直自认为,自己并不算一个什么好人。
而且他还很好色,贪财,有很多缺点,也没什么远大志向。
可他也并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坏人。
倘若他明知道这两兄妹后来的悲惨遭遇,却还选择袖手旁观,他觉得自己没法做到,因为他没法说服自己的良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都已经和他们在一个桌子上吃了几年饭了,自己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能做到的事,他为什么不呢?
要知道,他先前仅仅因为见不得刘家兄弟受虐待,就能暗中帮助两人。
不是因为他是圣母心泛滥,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没有将这个世界的人当成NPbsp; 所以,他就这么做了。
当然,这其实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甚至还会遭受两兄妹的冷眼和误解。
但他依然义无反顾。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也变得坚定郑重起来。
“柱哥,你放心,我并不是想劝你们去原谅你父亲。
我没遭受过你们曾经遇到过的事情,所以根本没资格劝你们要怎么做。
我只是希望,你和雨水两人,能够和你们各自的曾经和解,只有这样,你们今后的人生才会活得更加快乐!”
王波这句话说的极为诚恳,何家两兄妹都没体会到。
但两人不理解的却是他最后那句话的意思。
“什么叫和曾经的自己和解?”
而且那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也真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而且观点也非常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