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又在离扬州如此近的地方,孙三娘怎么不知道扬州偌大的名声。
就一句话,正经人家谁去扬州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孙三娘从不让傅新贵去那里行商,甚至躲着走的那种。
虽然有些小题大做,但也反应了普通江南女子,对扬州因为盐商富贾集聚形成的某方面产业发达而产生的抵触。
此刻厨房里,众女除了赵盼儿外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哪怕赵盼儿也是九岁入籍来到钱塘的。而且教坊之中本就消息灵通,对于这个威胁到杭州在江南道中地位的“新秀”也是如雷贯耳。
赵盼儿早早脱了籍,知晓的消息也只有钱塘一地,最多也就杭州境内,对于扬州的大名也是茶铺里客人闲谈之中了解一二,不比孙三娘知道多少。
宋引章痴于琵琶,长期足不出户的她,甚至没有银瓶这样的侍女知道的多,与教坊这样消息汇聚的风闻之地显得格格不入。
这里最了解扬州的,是前杭州乐营歌舞色教头——宋徽音。平日里听那些达官显贵酒后炫耀扬州的“天上人间”,虽然真伪有待验证,但确实了解的最多。
虽然宋徽音知道的最多,但最生气的可是是孙三娘。毕竟她们只是郎君要寻欢作乐,孙三娘可是丈夫儿子一起被拖入火炕。
对于孙三娘这样的普通江南妇人,扬州那种地方可不是火炕吗?她可听说了太多的,丈夫去了扬州,然后抛妻弃子的故事了,那可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现在张泽还要把孙三娘的宝贝儿子拖下水,没提刀都是她教养……等等,提刀了。
赵盼儿赶紧去拦孙三娘,自己还没入门呢,这要让三娘出去了,自己就成望门寡了!
虽然心中恨不得咬死那个胡说八道骗小孩的郎君,但也只能帮他解释一二,至于张泽说的去扬州,她是不信的。
她与张泽才在一起多久,郎君对她的迷恋,要是成婚几年了,去外头打野食她信。毕竟小时候母亲常说,男人都是“喜新”的,赵盼儿不认为郎君例外。那时,就是屋里这些小妾派上用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