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我中了!”
科举放榜,书生在人群中大喊。
他的神态与动作近乎癫狂,最后大笑着躺在地上,气息不匀,视线却没离开过那红榜分毫。
探花——李阅知。
人群自觉地留出空地,大家为这位新晋的探花郎提供便利。
更有明事理的富商已经上前嘘寒问暖,询问可否婚配,家中可有困境。
场面好生热闹。
...
“往那边走吧。”
出了小院,徐逸站在油纸伞下,遥望放榜的方向。
褚宁薇跟着徐逸踏进石板路的小巷,平日里来来往往的百姓少了,大家都聚集在榜单那,没了之前的吵闹,反倒有些清净。
“大瑶官员的修炼方式独树一帜。”褚宁薇轻声说,“为官者即可跨过敛气,以国运筑基,那书生也算一朝得道。”
“当官者,修为与管辖地民意相关,挺不错的。”徐逸点头道。
他见过那书生的生平,虽说以官员之身踏上修行之路,可后来依旧因为殿试失利而郁郁不得志,未成大器。
李阅知殿试失利的原因有很多——
放榜前的小心翼翼让他茶不思饭不想,身子瘦弱染上风寒,导致殿试时状态不佳。
再者,放榜后,因为各方的嘘寒问暖,懈怠了念书,殿试时的学识不足以应付。
徐逸曾经给他赊了把刀,赊刀是暗示,想着让李阅知不必忧虑,有好的状态。
今天,他要收账,顺便再赊把刀。
“探花郎。”
走进人群了,徐逸走到李阅知身前笑笑,“金榜题名,已闻花香,我来收账了。”
李阅知看到来人,连忙站起来道:“仙师好。”
“收账收账。”徐逸伸出手,“当初可是说过的,一把刀一百一文。”
李阅知摸向自己的口袋,面露尴尬。
旁边的富商看出了他的窘迫,笑呵呵地出来打圆场:“安定府出了个探花郎,今日高兴,这收刀钱我帮他给了!”
李阅知感激地看向富商。
徐逸也看向富商,笑笑道:“谁赊刀,谁给钱。”
“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
李阅知给身边的富商握拳,又看向徐逸道:“仙师稍等,我回屋里拿些钱财。”
“好,我在坊市等你。”徐逸转身离开。
他和褚宁薇并排走出人群,岔进另一条长街,百姓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两人却能听到后边的窃窃私语。
“我想起来了!探花郎原先在仙师那赊过一把刀,预言就是金榜题名中探花。”
“仙师的预言好像从没错过。”
“就是这谁赊刀谁给钱的道理有些奇怪......”
“......”
褚宁薇也觉得很奇怪,问道:“你之前给陈十四和季晨赊刀,当时的刀账是季晨一个人给的,现在却立了新的规矩,为什么?”
“科举之后还有殿试。”
徐逸淡淡道:“殿试没到,就身陷名利场,对他没有好处。”
褚宁薇想了想道:“原来如此。”
“不仅如此。”徐逸又道:“放榜那地方的声音,你注意听。”
褚宁薇闭眼听了一下,问:“听什么?”
“脚步声。”
褚宁薇再次认真听,她听到了密集的脚步声,很杂乱,也很匆忙,像是有要紧事要做。
徐逸抬头望天,道:“之前没人信我的时候,我给很多人都赊了把刀,给的预言是米价上涨。”